刘爱萍 温昌军
(1,江西省吉水县畜牧兽医局 331600;2,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局 331600)
据统计,2017年吉水县生猪养殖户摸底数为651户,禁养区养猪户共493户,其中规模猪场有249户;限养区养猪户共145户,其中规模猪场有98户;可养区养猪户共13户,其中规模猪场有9户。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禁养区养猪场已全部关拆完毕;限养区的145户养猪户中有20户已关停,有9户已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并通过环评,19户未建设任何污染处理设施属于直排,其余97户猪场都建有部分污染处理设施或正在完善污染处理设施,限养区生猪养殖量在24.3万头;可养区的养猪户有13户,其中1户已关停、1户通过环评验收,其余11户正在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可养区生猪养殖量在1.4万头。
一是建章立制。2017年3月至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重新划定全县畜禽养殖 “三区”并进行了地理标注,制定详细的整治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二是压实责任。专项整治工作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各乡镇政府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严格按照 “一停二关三拆四转五集中”整治要求,全面关停禁养区猪场,对限养区、可养区环评不合格、整改不到位的猪场,督促其尽快完成整改。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实行每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半年一次综合排位考核制度,确保各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同时纳入乡镇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内容,奖优罚劣。
革新猪场生产工艺,利用干清粪、雨污分离、自动饮水节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解决养猪污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要推广了以下4种模式:一是重点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通过发酵菌分解处理粪污达到零排放,目前已在金滩镇、乌江镇有2家规模猪场成功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治理养猪污染。二是固液分离+厌氧消化 (沼气)+沼液三级氧化塘+一个或多个人工湿地模式,八都镇1家猪场、白沙镇1家规模猪场成功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治理养猪污染。三是固液分离+厌氧消化 (沼气)+沼气发电+沼液高负荷微生物滤床处理沼液模式,在乌江镇1家规模猪场成功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治理养猪污染。四是固液分离+厌氧消化 (沼气)+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模式,金滩镇3家,八都镇2家规模猪场成功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治理养猪污染。
一是重点推进退养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引进江西一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贴息贷款政策扶持引导一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丁江建设一个菌包生产供应基地,解决退养户发展食用菌生产的菌包需求。二是加强分类指导扶持,引导退养户转产其他产业。结合生猪退养户的结构特点,针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基础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退养户,引导扶持其发展食用菌种植、竹鼠海狸鼠养殖、水产养殖、养蛇及蔬菜种植等,对转产成功的生猪退养户及时兑现补助。三是开展转产能力提升培训。针对各类生猪退养户实际,开展分类培训指导;共组织开展食用菌种植培训班和2期果蔬种植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320人次。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吉水县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共有59户退养户转产成功,其中6户转产种植食用菌,12户转产龙虾,8户转产泥鳅,14户转产种植蔬菜,4户转产酿酒,2户转产做铅笔,13户转产养竹鼠、海狸等特种养殖。
按照生猪养殖 “控制总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要求,吉水县计划在两年内建成10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总面积10000亩,预计总投资8亿元,此项工作已列为2018年吉水县重点工作,以彻底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难题,全力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畜牧业绿色发展。
一是禁养区存在少数退养户出现复养或再养问题。二是部分限养区、可养区的猪场环保设施配套不足,粪污处理不达标。三是养殖小区建设用地难以满足。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占林地指标多,且部分属于公益林地,用地指标一时难以解决。四是乡镇政府存在 “执法难”问题。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相关的执法权,与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有时不够顺畅,影响整治工作快速推进。
一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坚决落实 “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负主责”的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责任制,部分乡镇政府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未对辖区的养殖污染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寄希望于县级畜牧、环保等相关部门管理的意识仍然存在。建议结合禁养区养殖场关停 “回头看”督察行动,发现一起治理一起,严防 “死灰复燃”、养殖回潮。对履职不力的有关人员追究责任。二是协调规划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用地。首先由于养殖业发展需要的建设用地被禁养区和生态环保要求所卡死,虽然吉水县养殖小区选点工作已完成并经市规范生猪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在大多只能依靠林地,用地需求量较大,且部分属于公益林地,审批手续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给政府规划养殖用地带来极大压力。其次土地流转有难度,村民对新技术清洁养猪不太了解,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建议国土等部门在制定规划的同时,合理预留各乡镇养殖发展用地,保证畜牧业生存发展空间。三是强化转产转业扶持。转产转业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根本之策。要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引导工作,积极引导和推进生猪养殖户转产就业。建议坚持就地转产和外出就业、创业相结合;坚持帮大和扶小相结合,坚持转产转业和困难救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扶持导向性、示范性项目建设,鼓励养殖户转型投资生态环保型产业,大力倡导和扶持生态循环畜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