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制的河北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17 10:41刘瑞斌
锋绘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室内设计

刘瑞斌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对象,对目前河北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功能及其实施意义,并对其构成要素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河北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供实践示范。

关键词:河北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制;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还有许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仍是在教室中拘拟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能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趋于一致,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 河北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设置比较随意

室内设计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为了广揽生源和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有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以至于造成高校间的专业趋同,缺乏特色。调查发现,当前很多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大同小异,不仅未能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能力形成特色,而且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就业层次低和院校办学后劲不足的问题。

1.2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协调一致的关键一环。它要求教育者应直接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专业教育目标,否则就出现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当前我省高职室内设计教育虽然也提倡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需求制定,但调查发现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的做法普遍存在。由于对社会需求的真实情况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比较模糊,难于适应社会需要。

1.3 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调查发现,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一直还是依据“填鸭式”教学模式设定,各课程之间彼此孤立,缺少有机联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严重,而且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不能保持同步。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在各门课程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融汇贯通,从而最终影响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1.4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调查发现,当前我省许多院校的室内设计教育仍沿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外在手段迫使学生学习,比如布置过多的作业、安排频繁的考试等等。在实际效果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5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调查发现,目前我省许多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是都把实践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中,也采取了相应的学分制。但在重视程度上不够,大多数院校都是把实践课安排在假期,以致造成学校缺乏组织监管和专业指导,形式自由松散,实践效果差。使得实践课的形式渐渐变为假想形式,设计仅仅存在于图纸上,分析问题的实际情境和处理信息都是纸上谈兵,失去了实践意义。

2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2.1 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目标,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为主旨的开放式教育模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向艺术设计各应用领域的一线操作岗位培养人才,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工作室制教学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它直接与专业领域一致的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而且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深入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2 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距离。工作室的指导教师来源于学校或企业,教学团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同时又了解本專业最新发展动态和业界的情况。工作室的学生工作任务来源于大量的企业真实案例和工作室承接的具体项目,学生在工作室的岗位就是实际的操作岗位。因此学生要进入工作室,就意味着真实地接触室内设计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2.3 有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的组建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法,依据专业教师的业务专长和专业发展方向,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学团队定期进行教学研究,来自企业的教师将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制作工艺、最新的市场动态及时带给教学团队,即可增强教师对艺术设计领域知识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可提升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全面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长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原有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各类工作任务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形式由被动接受转为师生近距离交流的探讨,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

2.5 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

工作室的建立,可使学校利用其科研力量的优势、场地的优势和人力成本的优势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最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而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为学院完善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很好的教学和科研素材,还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校企真正做到双赢。

3 河北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统筹规划工作室的组建

在工作室的设立上,要以室内设计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结合行业职业与岗位分析分出不同方向的“工作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要求打破原有的“班级”概念,面向全体专业师生,以工作室为单位建立项目团队。鼓励校内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特长自主申报加人工作室制导师团队,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中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加入。工作室导师团队选择1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工作室主持人,由其全面负责工作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主持人、专业教师、兼职专家的工作室“导师”团队。

3.2 合理安排工作室的教学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了解工作室的设定目标、专业方向、所学课程知识与技能,然后拟定一个自己初步的学习方向。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上午上公共课,下午及晚上进入技能实训或工作室实践。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展情况可适当嵌入成功案例,安排学生进入“工作室”边工作边学习。大一的学生可安排一些简单的设计项目,来训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大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力,可以承担相对复杂的设计项目,并成为真正的技术能手来承接真实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同时,他们也可以为新加入工作室的学生进行辅导、学习。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在工作室内完成。

3.3 优化创新工作室的项目课程

工作室制”教学的核心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在工学结合中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章节”授课方式,采用项目化教学,“递进+循环式”设计教学内容。在深入分析职业岗位中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炼出若干个完成任务,将其转化为学习项目,然后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递进式”安排学习。

3.4 建立健全工作室的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学院、系部、工作室负责人三级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自职责,做好岗位工作。二是制定完善的工作室进驻准入、开放共享的制度。坚持工作室人驻企业必须与学院专业相契合的原则,引进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把工作室的管理规章制度与企业生产项目管理制度相互融合。三是完善实训工作室软硬件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专人专管,建立运转记录、操作规程、工作方法等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行工作室信息网络化管理。四是完善实训工作室的创收与经费管理。把所有对外为社会服务、企业、设计制作的项目纳入管理规范化范畴,合理分配设计项目所获得的赢利,形成良性多赢的激励机制。

3.5 全面加强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

工作室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是室内设计教学、实践的实体平台,因此建设适应室内设计各职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实训工作室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工作室硬件建设,健全工作室的空间场地与基本设施设备。其次要加强工作室的软件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本着节省成本,提高已有资源利用率的原则,也可建立一室多用的实训工作室,但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软件设施能够满足硬件条件。

3.6 综合考评工作室的教学成果

对工作室教学的考核评估不能照搬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估办法,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一是工作室承接社会实际设计项目的数量与规模;二是参与工作室教学的师生人次;三是工作室组织参与设计竞赛的级别与获奖情况;四是工作室教学成果的定期展示与汇报;五是参与工作室教学的学生对工作室的评价;六是工作室合建企业对工作室的评价;七是接受工作室培养的学生的就业率;八是学生就业的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3.7 精心培育工作室的专业教师

一是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建立专职教师每年定期进企业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教师到与之专业相对应的企业兼职锻炼,积累专业实践經验。二是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行业协会、执业资格和考评员项目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前沿信息,不断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吸纳当地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走进校园,也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作专业教学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大学生做讲座,或针对学生进行个人化针对性辅导。

4 结语

总之,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新技术在不断涌现,社会在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也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开拓和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探索对接行业企业、实现工学结合、解决当前我省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河北省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要通过逐步建立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今时代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任皎.室内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鸭绿江,2015,(5).

[2]周佳星.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城市理论建设研究,2016,(6).

[3]张翔.构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丝路视野,2017,(9).

[4]房强.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室内设计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