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芳
“本色语文”课堂就要抓住“文本”这个重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背,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等最基础知识技能,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要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体——语言学习上来。
一、精心备课
翻阅期刊,上网浏览了一系列对于本课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说课、评课以及教学反思,许多观点都是从两个点切入,一是天游峰的险。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天游峰险的语句,体会侧面烘托的写法。二是找出跟老人有关的语句,让学生关注文中所有与老人有关的语句,抓住老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老人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本色教学
根据学校主课题“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研究”以及“本色语文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试举两个片段:
1.与天游峰对话——感悟作者如何写出天游峰的高而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说说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板书:高险。)那作者是怎么写出天游峰的险和高的呢?进入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了“第一险峰”这个关键词,学习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合理的想象对天游峰进行正面描写,以及用我的感受来侧面烘托出天游峰的“险”,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作者如何写出天游峰的“高而险”。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由读一读第二处描写,作者是怎么写天游峰的高而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悟第一处写法后,习得方法,感悟到作者是抓“顶天立地”写出了天游峰很高。还以“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具体的数据直接写出了天游峰的高。最后通过“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这一系列游客爬山时的感受及反应,侧面烘托出天游峰的高。然后请男生读黑色部分的句子,女生读蓝色部分的句子,在朗读中再次深入感悟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展现了天游峰的险和高的特点。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2.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1)抓外貌落实言语实践。本课中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分为衣着和长相两处来写,是非常好的训练点。教学中,第一步让学生找到有关外貌的语句,品读感悟到老人“勤俭朴素、勤劳朴实、工作勤勤恳恳、身体硬朗” 的特点,通过填空的形式,请学生学习关注填进去的这些词,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预设:①褪色的衣服说明老人很勤劳,朴素。②穿运动鞋更老人工作更方便,也符合老人的工作特点。③瘦削,黝黑,说明老人作为扫路人风里来雨里去勤勤恳恳,饱经风霜。)教师小结:在写人物的外貌的时候,要抓住人物最具代表性的衣着和长相,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再联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爱因斯坦的衣着突出“不修边幅”以及《番茄太阳》中的明明的长相写出她的漂亮,在回顾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写人物外貌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教学中挤出几分钟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课堂练笔:写某一个人的衣着或是长相,让同学来猜猜写的是谁?真正做到语言文字的学以致用。
(2)抓语言深入感悟哲理。本课教学中,着重抓扫路人的外貌以及“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中写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作者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主要围绕“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第二次对话紧扣“他为什么舍不得离开?”第三次对话“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心声?”……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嗎?”“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引导学生理解扫路人与山的情感之深,乐在其中是热爱自己的工作。老人能活到100岁吗?相信一定能。第一点是身体硬朗,第二点就是自信、豁达、乐观,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三、课后反思
本色语文教学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应该体现在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不能 “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学子·上半月2017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