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堂追问 引导文本阅读

2018-01-17 08:58陈克勤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小学语文

陈克勤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通过追问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文本阅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借助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追问;文本阅读

追问作为一种可靠的教学方式,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运用追问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把握文本内容,把握有效追问“基点”,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以实现高效教学。

一、借助课堂追问,把握文本重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达到较高水平,语言积累量也相对较少,因而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往往难以有效把握课文重难点内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应该采取追问策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重难点内容,通过有效的追问,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篇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是:作者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对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等品质进行了高度的赞美。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理解与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照相留念吗?如果喜欢的话,理由是什么呢?”此时,有学生答道:“喜欢。因为旅游的时候,都是风景比较美的地方进行拍照留念,而这两棵樟树就非常美。”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显然,学生并未全面把握文本的实际内涵。对此,我再继续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樟树和宋庆龄有相同的地方吗?”随后,学生开始从课文中寻找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系,开始思考文章的主旨思想,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重难点的把握。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针对课文重难点处展开了追问,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有效锻炼,让学生在寻找樟树与宋庆龄相似点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全面把握文中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运用意义,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智慧。

二、借助课堂追问,把握文本拓展点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文本拓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文本拓展环节,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鉴于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寻找文本的“拓展点”,然后针对“拓展点”向学生提问,借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

例如,在组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针对文中第二自然段,我问学生提出了问题:“残忍”的含义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词语手册的方式了解残忍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残忍”的意思就是残暴。之后,我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残忍”的意思。有同学回答说:课文中的残忍指的是,日本鬼子的狠毒以及极其残酷的手段。之后,我又继续追问:“同学们,日本鬼子侵华期间,他们采取了极为残暴的手段,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施加了诸多暴行,简直是禽兽。你们能根据自己对日本侵华事件的了解,列举出一些日本鬼子的禽行吗?”有的学生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并占领济南。6月,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阴谋夺取东北;有的同学说,自己在《南京大屠杀》这一部电影中看到日本鬼子犯下了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罪行,残杀我们中国人民的手段极为残忍;有的学生说,日本的“731”部队在研究细菌时候,抓了很多中国人去做人体实验,甚至解剖了我们很多中国人,手段极其残忍;在侵华期间,日本鬼子犯下了很多罪行,所到之处,采取“烧光,杀光,抢光”政策,简直就是禽兽……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当学生初步了解了“残忍”这个词的含义之后,我再继续追问“日本鬼子侵华期间,他们采取了极为残暴的手段,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施加了诸多暴行,简直是禽兽。你们能根据自己对日本侵华事件的了解,列举出一些日本鬼子的禽行吗?”这一问题的提出,有效拓展了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将课本内容和课外之间进行了有效关联,从而迈入更深层次的理解,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高效。

三、借助课堂追问,梳理文本脉络

对于概括能力来说,是对多种信息的有效提炼,并借助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此进行清晰准确的表达,是一种典型的可以受用终身的“将厚读薄”的能力。基于概括能力,能够实现对个体语文素养的有效衡量,是主要的判定标准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概括方法尤为重要,如果将概括训练构建于梳理文脉的基础之上,必然可以保障训练的实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采用了“三问三答”的方式:

师问:北大荒的秋天怎样?

生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师问:那么,大家说说看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美在哪里?大家分别阅读第2、3、4三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生答: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师问:谁可以尝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答略,找出文本的中心句,并结合之前的三个第一句话便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以上三个问句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实际上是带领学实现了对文本脉络的梳理,既有效地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概括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基于此对文本产生初步感知,明晰文本思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借助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重难点内容,实现对文本的高效解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小学语文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