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青
一、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现状
1. 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的意义
一支精良的教学管理队伍不但能维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让学校的教学工作为科研作铺垫,让学校教学研究更上一个层次。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行为时需要把握好几个原则,这是深入了解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必备要求。
(1)面对师生管理要有服务性。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中,“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是最短的”,有时候需要“曲线救国”,严格地说不能按部就班地死守一些规章制度,要本着“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热情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要运用艺术的手段来灵活处理各类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凝聚共识和力量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对高校而言,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和生力军,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耐心解答他们的咨询,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2)面对学生管理行为要有教育性。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对学生的管理要具有教育性,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在处理学生考试违纪、逃课等事情时,要联合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以服务的理念去实施管理行为,管不是目的,更多是要育人,要善于去引导,在引导中进行教育。
(3)面对专家学者管理要有科学性。高校不但是传授已有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创造新知识的场所,因此高校是一个知识的加工厂和生产厂,当然这些知识是集聚智慧和真理的。因此我们的管理思路和内容也应该遵循科学的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尽可能的合理、优化、便利和高效。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成效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管理要具有科学性。
2. 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需求
(1) 管理能力。教学管理人员要对教学管理流程熟悉并精通。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一类工作都要有其详细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及时准确,并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特别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自己分块的工作制订出相应的计划总结,保证能够自己出色完成工作之外,下一任接手的人员也能够及时上手。同时必须具有应付紧急事件的准备,教学管理工作除了日常性事务外,临时突发事件也特别多,如教师临时调停课,就要及时通知学生;如有教师监考迟到,要及时能够找其他监考教师顶上,安抚好学生情绪。上述情况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有极强的预见性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
(2) 协调能力。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具有准确的理解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上级管理部门、校内各级职能部门、教师、学生之间起到了一个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员时,要能够静得下心、听得进去、用心分析,最终达成一致见解,使得各项措施和政策能够在得到各部门支持的情况下良好地运行。
(3) 学习能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行,教学管理的方式也随之相应地有所改变,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手段的提高也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地加强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化管理,从原先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向电子信息化发展,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实行网络化管理,向着无纸化、电子存档的时代发展。同时,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这个特定群体,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使得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4) 创新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强化教学班、淡化行政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教学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向国内外高校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不断从工作中找到新的办法,不断实践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做到教学工作运行的良性循环。
3. 管理能力的现状
通过口头访谈的形式对本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现状的调研发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欠缺。
(1) 价值素养调研。首先,服务意识的欠缺。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来自传统的高校或其他管理岗位,在其根深蒂固的观念中,还没有真正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服务理念,仍然处在一种重管理、轻服务,缺乏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状态中。工作效率低、态度散漫、唯领导是从,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制度至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师生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对立情绪,造成工作不和谐。
其次,自我认知的偏差。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学校只注重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要求,忽略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这些思想很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厌烦的情绪,调动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得过且过的消极工作态度。因此,教学管理工作无法被重视起来,也就不能取得积极的进步。
最后,工作理解的不足。少数人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无非是给四年一波的学生迎来送往,给教师打打杂,并且工作很烦琐,重复劳动特别多,对自身价值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更多的是按部就班,操作执行,把自己仅仅定位成基层办事员。
(2) 知识结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數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因为来自不同学科的专业领域,知识结构不是很完整。特别是刚毕业就工作的非行政管理和教育学专业出生的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中各项专业内容把握不是很准,特别是缺少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的积累,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知识管理的把握不够。
(3) 能力具备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学管理人员都具有较强的执行和协调能力,应该说更多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任务而已。对前期的分析调研和工作策划锻炼不够,使得策划和决策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结构并不是很完整,对结构中的具体能力的层次还要不断提升。endprint
二、 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提升策略
1. 校内外的交流研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去扩宽视野和工作思路。工作交流和研讨是提升理念和开拓思路的重要渠道,在工作交流中把握管理的规律性和艺术性,在工作研讨中提升工作理念的认知,透彻管理行为后的管理意义。
对于交流研讨的形式,经过调查问卷和个体访谈,可以分为两类形式的交流研讨。第一类是本校内部组织的交流研讨,努力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第二类是组织“走出去看一看”或是“请进来聊一聊”的交流研讨,邀请外单位的同行和专家前来授课,或是主动到外单位去取经。在交流研讨的具体内容上,建议要有明确的主题,要充分结合工作的实际,要把务虚和务实相结合,对达成的共识要努力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巩固。
2.校内外的培训进修
要让教学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拥有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意识,认识到不管自己所处什么岗位、分管什么工作,都要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培训进修是提高专业技能的需要,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支撑。对在职在岗的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培训,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定期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教学管理业务方面的上岗前的培训、在岗中的培训和技能上的培训,而且要注意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能级别,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使学员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第二种是进修,可以是学校推荐的短期进修班,也可以是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追求更高学历的在职进修,还可以到不同的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等,保证教学管理人员的视野不狭隘、知识不陈旧,要能够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有更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培训中,个人认为本校培训相当重要,要坚持在本校基础上的各类培训。通过培训进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从而达到管理行为的职业化和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3.在实践中的自我提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过来真理也要不断指导实践的深入开展,要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将管理的理念、思路、方法和规律应用于实际的工作,才能在工作的开展中反过来检验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等。
管理能力的提升肯定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和巩固,因此一定要强化实践的重要性,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制订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要掌握教学管理的流程性、规律性、制订合理的规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圆满地完成日常烦琐而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思考研究,反复检验管理理念是否先进,不断强化科学的管理行为和模式,并从中获得工作的樂趣。
4. 完善制度机制
要求学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管理队伍建设上要形成一个梯度,且明确各管理岗位职责,同时做到管理分工不分家,实施岗位间的相互轮换制。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要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评,做到奖惩分明,根据考评的结果,鼓励并满足教学管理人员的合理晋升需求,使其有高的成就感和更强的荣誉感。通过晋升考核机制,可以激发教学管理人员进取和创新意识,逐步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才能服务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余 勃.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2):200-201.
[2]黄佳彦,梅向晖,解静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 (12):56-57.
[3]邱相彬.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