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朗读不论在文学欣赏还是语文学习中都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中职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给出了有助于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 朗读教学 方法探究 问题探讨
阅读是中职语文课堂上必须要经历的一环,读也分为朗读和默读。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老师不够重视,在中职课堂上,很多情况下使用的是默读的教学方法,或者只是没有感情的读,像小和尚念经。这样的学习方法无法满足语文学习的要求,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对文章结构没有概念,也就无法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朗读的过程中带入情感、学会抑扬顿挫,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文章,这才是教师在教习过程中应该做到的。
一、中职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不懂得抑扬顿挫,不知道借助朗读传达感情
相对来说,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理解能力和热情都不够。他们无法通过自身能力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和剖析,需要借助外界的手段和教师的引导。朗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利用好这一手段,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好好理解朗读教学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叫学生读课文,通过复述的方式让学生来记住课文内容,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抑扬顿挫将课文的韵律美表达出来。这样重复又枯燥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对课程产生厌恶感,对语文教学的效果会起反作用。
同样,学生自身也是导致之一问题的关键因素。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理解朗读的重要性,再加上没有教师的引导,对于朗读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和体会。其次,由于正处在青春期,大部分学生是叛逆并且害羞的,在没有人引导示范的情况下,他们会觉得大声且抑扬顿挫地进行朗读是一种丢脸的行为,从而对朗读教学有着天生的排斥。
综合以上因素,学生不懂得抑扬顿挫、不知道借助朗读传达感情的问题不仅仅和教师有关,也和学生自身有关。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也无法对朗读教学的美有所理解,他们不愿意配合甚至拒绝朗读教学,不懂得借助朗读表达情感。
2.朗读教学不能合理分配时间,使得教学任务很难顺利完成
朗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积累和引导的。但是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朗读教学往往就是教师利用每天上课后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和齐读,并不能取得朗读教学真正的效果。原本应该用作晨读的早读课,很多时候为了赶超教学进度,巩固教学知识,也都被教师挪作它用了。这使得本来就少的朗读时间分配变得更加不合理。当然,也有教师利用大量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朗读,但是上课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偶尔为之无伤大雅,每一次都要这样占用大量的上课时间,会拖慢原本的教学进度,使原本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反而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进程。
3.朗读教学形式单一,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朗读,归根到底就是读,大声地读,有感情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只注重了“读”,而忘了前面的形容词。单纯地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课文,并不是朗读教学的形式,朗读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从引导学生理解朗读的意义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再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感情进行朗读,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配合、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然而,由于校方的不重视,教师的不理解,学生的不配合,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时直接将朗读教学的过程简化为了读。
二、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建议
1.完善朗讀观念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关于朗读教学的观念是否正确对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职学校由于学校性质的关系,大多数教学重点是在专业相关的课程上,对基础课程的关注点并不高。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中职基础科目的任课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重视甚至漠视。这种心态影响了教师本身对于教学过程和目的的理解,也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地处理好朗读教学。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观念都应该转变。首先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重视起来,并定期对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转变基础课程教学不重要的观念,同时要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来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从教师层面上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同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完成朗读教学的任务。从学生层面上来说,要理解朗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用心感受朗读教学的魅力,同时提升基础和学习意识,加强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朗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2.增强课堂乐趣
课堂是否有趣是教学能否起到作用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如何增加课堂乐趣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今的朗读教学就是以单一的“读”为主,教师读,学生跟着读,大家一起读,这样单调乏味的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究的热情。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自然积极性就提高了,也就能以更好、更饱满的状态配合朗读教学,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来。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文章有自身的理解,并将理解融入到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自己的理解和朗读。同时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工具,如音乐、美术、电影等,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感官刺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探究欲,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反复朗读。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朗读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配合度,使朗读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
3.开启多样朗读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一直被局限在课堂中结合课本文章进行。而事实上,朗读教学包含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感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感情进行朗读等多个教学过程,每个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学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在进行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示范。此外,还可以用轮流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学生作为领读者,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领读的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从而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同时,利用背景音乐衬托也是个不错的办法。相较于单纯的读书,这些感官上的刺激更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从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另外,对比教学法也是很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没感情的阅读两种读书方式的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朗读带来的好处,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来。
其次,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必须对文章情感有所了解。在这方面,单纯地靠讲、靠记是没有用的,大段大段的分析性文字反而容易让学生厌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乐、绘画、影视作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展开情景式教学,将学生放置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下,通过想象和换位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要教会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朗读中去。中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叛逆且敏感,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不愿意朗读是因为觉得“丢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通过奖励等手段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所理解的感情。同时,还可以利用青春期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朗读评选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朗读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小剧场、课堂演讲等方式,将文章立体化,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通过演讲的方式培养学生朗读的感觉,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状态,以更好地呈现朗读教学的成果。
三、小结
朗读是一门艺术,无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朗读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以后的性情品格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教学的最终受众也是学生。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朗读教学的计划,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取得更好的朗读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