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变化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2018-01-15 10:25张宏齐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物理教学课程标准

张宏齐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和对比了2003年、2017年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对物理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变化;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1-0012-4

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10多年来课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课程方案和各学科实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教育部于2018年1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修订的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正式亮相,新的课程方案與高考综合改革衔接,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性质、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梳理这些新变化将有利于地区、学校、教师更好地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本文从课程结构的视角对比2003版与2017版物理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的变化对物理教学带来的影响。

1 新旧课标课程结构介绍

1.1 2003版课程标准物理课程结构介绍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含必修和选修系列,必修又包括共同必修和必修,高一结束分科后文科类学生需要选择选修1-1和选修1-2,偏工科类的学生选择选修2-1、2-2、2-3,理科类学生需要选择选修3-1、3-2、3-3、3-4、3-5。

1.2 2017版课程结构介绍

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1]。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种课程。并明确了这三种课程的考试形式(考核要求),必修课程为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而选修课程则为学校自主考核。

2 新旧课标对比

2.1 学分变化

(1)必修部分增加1个模块、2个学分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必修课程有必修1、必修2、必修3三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共6个学分,而2003版的课程标准共同必修只有物理1和物理2两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合计4个学分,修订后的必修课程增加了必修3模块,2个学分。

(2)总学分增加了2个学分

参加合格性考试(学考)的学生需要学习完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但是参加等级性考试(选考物理)的学生除了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还需要完成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三个模块的学习,即选考物理的学生需要完成6个模块的学习,共12个学分,比原来选理科的学生需要多学习一个模块,多修2个学分。原来选择理科的学生除了完成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的学习,只需要在选修3-3、3-4、3-5中选择一个模块即可,即完成五个模块,10个学分的学习。这一状况直到2017届高中毕业生才改变——在高考中将选修3-5列入指定选考,与选修3-1和选修3-2同等地位,学生在选修3-3、3-4中选择一个模块。

2.2 结构变化理顺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修订前2003版的课程标准,将物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包含了共同必修和部分选修模块,即选修课程里面有些模块是必须要学习的,例如选文科的学生必须要学习选修1-1。修订后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部分,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提出理顺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得课程体系更加清晰明了。

2.3 教学内容变化

(1)必修内容增多

将原来选修1-1、3-1的部分内容整合在必修3中,增加一个必修模块,内容包括: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内容更充实

原来选择文科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共同必修包含物理1、物理2两个模块中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以及选修1-1的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现在不选考物理的学生,要学习三个必修模块,内容有: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静电场、电路及其运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必修1、必修2和原来的物理1、物理2基本相同,但是必修3比原来的选修1-1内容更丰富,增加了电路及其运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

选考物理的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除了三个必修模块,还有选择性必修的三个模块。与原来选择理科的学生相比在必修3中增加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选择性必修1中增加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其运用,在选择性必修2中增加了电磁振荡与电磁波。新修订前,学生只需要选择选修3-3、3-4、3-5中的一个模块,如果学生选择选修3-3,则不需要学习选修3-4中的光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也不需要学习选修3-5中的动量守恒、波粒二象性、原子、原子核等内容。修订后不选考物理的学生,只需要参加学考,通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习了力学和电学的核心知识和方法,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选考物理的学生通过六个模块的学习,学习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内容,学生就可以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就会拥有更宽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物理方法。

3 新课标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3.1 物理课程得到足够重视

课标修订后选考物理的学生需要学习三个必修和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总学分为12分,比化学、生物多了2个学分。可以说物理课程得到了重视,这或许是为了纠正在浙江、上海选考中虽然一些高校的很多专业指定选考物理,物理却仍然受到冷落的现象。这一现象与物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使命与任务不匹配。在必修部分增加了1个模块、2个学分,凸显了课程设计者对物理课程的重视,期望这一导向能够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3.2 课程设置多元化

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有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部分,其中前两者是统一编写的教材,而选修课程则由学校或者地方教育部门组织开发,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以后职业规划的倾向自主选择。根据课标的建议,选修的三个模块主题分别如下:(1)选修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有“物理学与人类认识”“物理学与社會变革”“物理学与公民生活”三个主题;(2)选修2:侧重物理学与技术运用,由“物理学与医疗技术”“物理学与新能源”“物理学与新材料”“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四个主题组成;(3)选修3:侧重与近代物理学有关的初步内容,由“微观世界”“高速世界”“宇宙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四个主题组成。可以看出,不仅课程结构多元化,而且开设的内容也多元、丰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更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3 教学内容更科学

3.3.1 知识更全面

课标修订后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更全面。首先,文理不分科,学生都需要完成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学习,在这三个模块中学生要学习力学和电学的内容,对不选考物理的学生而言,学习的范围更广泛,要求更高,且可以参加选修模块的学习,以拓宽知识面。这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是很好的导向。选考物理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完成选择性必修的三个模块,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动量守恒、热学、原子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等内容,这样学生就完成了力学、电学、原子物理、热学、光学等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原来选择理科的学生多了热学、光学与机械振动机械波、动量守恒与原子物理这三者中两个部分的内容,学生会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3.3.2 课标与高考结合更密切

修订后的课标对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考试要求作出明确的要求。合格性考试的范围是必修的三个模块,等级性考试(选考)是必修加选择性必修,而选修则由学校自主考核。这使课标与高考联系更密切,对教学的指导性更强。

3.3.3 更符合社会需要

不论是否在高考中选考物理,学生要学习更多的物理基础知识,尤其是要共同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这一要求比原来有所提高,而参加选考物理的学生则要学习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等基础知识,这样学生会掌握更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习得更多的物理方法,这样会更有利于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更多的细分专业以及在职业选择中有更大的余地。以前学生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三个部分的内容总要缺两个部分,新修订后选考物理的学生拥有更宽的物理知识面,如果大学选择物理或者与物理相关的专业,知识结构没有瘸腿,就能够使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

学生在高中阶段拥有更宽的知识面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专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上由于选择机会增多,会更加多元化。这样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全面多样的人才。

4 对新课标实施的担忧

4.1 必修模块的难度

修订后必修的三个模块是所有高中学生都要完成,且是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内容,而这三个模块同时也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参加等级性考试的内容。虽然不分文理科,但是需要按照所选科目分班。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不会等学生都学习完必修内容才分班。原因有二,其一是教学难度不好控制,其二是不同科目必修模块数量不同,客观上不允许学生学习完所有必修内容才分班。如此一来,分班极有可能是在高一入学时进行。这样可以解决上述两个困难,但是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学生刚入学,初高中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学生选考科目涉及日后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规划教育普遍缺位的情况下,学生是否充分了解自己,自己选择的科目是否是自己擅长的,计划选择的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再者,高一提前分班,必修模块的教学在实际中会出现两个难度、两种要求,这和课标制定者的初衷是否相符。

4.2 选修名存实亡

新修订后的课标在课程结构上有三个选修模块,这三个选修模块分别涉及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运用、近代物理初步,这些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为日后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选修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组织考核,故而很可能会出现从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都流于形式,难于落到实处。这将会背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衷,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更科学的指导与规范依然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物理教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