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梦 闫仕超
摘 要 本文是结合学校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和自身教学经验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的教学思考,阅读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升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数学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学生要真读课本,教师要深读课本。
关键词 阅读;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219-01
学生真读课本就是学生通过阅读与课本进行思维对话,经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数学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自主学习。
在前不久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老师针对北师大版必修二第二章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进行授课,两位老师都在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但几分钟后很多学生已表示读完。有报告说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也曾经让学生阅读课本“集合”一節,要求学生阅读30分钟,结果学生3分钟就读完了。我们要求的30分钟阅读内容,学生为什么只花费了几分钟就读完了呢?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真读课本。基础不好的学生,习惯不好的学生别说真读课本,他们只是做做样子翻翻书,甚至连课本都懒得翻;基础稍微好些的学生能把课本认真读完就很好了。如何才能让学生进行真读课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阅读内容尽可能与教学进度一致,难易适度。(2)教学生一些阅读数学的方法,如带着问题去阅读的问题法;对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化的互译法;补全推理、运算过程中的省略描述的写读法。(3)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及时给予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到在阅读后都有收获等。
3.对比两个结论产生过程,你体会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吗?
这5个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经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建立等数学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是对学生是否进行真读课本的检测与评价。
要求学生进行真读课本,教师就要先读课本,而且还要读深,读透,即教师要深读课本。教师深读课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个是横向维度,即考虑本节内容处于哪一章中?前面与之有联系的内容有什么?对后面的哪些内容产生影响?课程标准上对本节有什么说明?等另一个维度是纵向维度,即把本节挖深,看透,弄清楚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知识是什么?思想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我在备课时阅读《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后有如下的思考,此节是平面解析几何内容,而平面解析几何是数形结合的最好载体之一,是把几何问题化为代数问题,用代数方法加以研究的一门科学,所以本节的主题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几何图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从倾斜角入手,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的平行和垂直,通过对本节内容的研究将会对后面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按照如下这条主线去构建知识结构,本节恰是在研究了直线(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2直线方程)后研究要素(直线)与要素(直线)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把1.4两直线的交点并入本节会更好)。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到数学的基本理念:(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总之,学生真读课本就会体悟微言大义,经历思维洗涤,发展数学素养。教师深读课本就可以吸取教学智慧,就可以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孟泰.数学的阅读数学.数学通讯(下半月),2017(3).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