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SEEQ的《国际贸易实训》课堂教学研究

2018-01-14 22:40
物流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平均分问卷实训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训》(以下简称《实训》课)自2005年开设以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成效的改革与实践,先后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和市级精品课程。然而,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课程组成员一直没有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学生评教系统,包含课堂教学态度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为10分。该评教系统虽维度较为全面,但项目较为笼统,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看法;且多个项目权重相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使用VSEEQ问卷的统计结果,对《国际贸易实训》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就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研究过程

2.1 问卷编制与被试取样

关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问卷编制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用)》(简称SEEQ)和《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问卷(学生用)》(简称VSEEQ)。VSEEQ共有34个项目,分为“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教学组织/清晰度、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考试/评分、作业/阅读材料、学生和课堂特点”九大维度[1]。VSEEQ经检验信度和效度合理,维度结构符合教育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工具[2]。

本研究按照VSEEQ设计了34道问卷题目,选取本学期正在学习《实训》课程的2015级国贸全体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42份,回收242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

2.2 数据分析

问卷由34题组成,由被访者按照描述与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打1-5分,分值越高则描述与实际情况越相符。汇总问卷结果,各题分值均值在2.9-4.2之间,数据结果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统计结果见表1。

问卷1-4题评价学生的“学习/价值感”,平均分均在3-3.5之间,说明学生学习本课虽有一定的收获,但价值感不强烈。5-8题评价教师“教学热情”,平均分最高分4.1出现在第6题“老师课上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说明教师课堂教学状态得到学生认可。平均分最低分2.9出现在第8题“老师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了兴趣”,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老师的讲授方式呆板陈旧,与学习内容不相适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8题的数据统计结果,与第3题“我对这门课的兴趣增强了”统计结果数值较为接近,说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问卷9-12题评价“教学组织/清晰性”,平均分均在3.5-4.1之间,说明教师在上课前做了较为精心的准备,课堂上的解释细致、清晰,学生了解课堂的教学进展。问卷3-16题、17-20题分别评价“群体互动”和“人际和谐”,学生打分主要为4或5,可以反映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见解和向老师提出质疑;教师对学生关心、友善,乐于接触并帮助学生,说明该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多,师生关系较为和谐。问卷21-24、25-27、28-29分别评价“知识宽度”、“考试评分”和“作业/阅读材料”,结果显示教师在授课时对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定义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都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讨论,知识宽度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较为公平,教学重点也是课堂考核的重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但这其中,第28题“老师所指定的阅读材料或参考资料有价值”的平均分较低,仅有3.0分,可见教师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问卷30-34题评价“学生和课程特点”,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和成绩一般,本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习任务较重。整张问卷的最高平均分4.2和4.1分分别出现在第30题“与其他课程相比,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和第31题“与其他课程相比,这门课程的作业量大”。整张问卷中,各题的分值分布或为正态t分布,或为线性分布。唯独第34题“我对这门课程所期待的分数高”的数据呈现U分布,说明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

表1 2016学年第2学期《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统计

3 结果分析

笔者进而对本学期所有学习《实训》课的班级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大体相同。经过与部分学生及任课教师的单独交流,笔者认为以上的数据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从教师教学素养来看,本学期教授《实训》课的教师专业功底深厚,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学生的肯定。授课准备充分,精神饱满;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真诚地关心学生,虽幽默感较差,但仍然深受学生喜爱。从学生受益来看,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余时间给予指导,大部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都十分有限,对这门课程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1)教学内容重复过多,学生失去兴趣。《实训》课开设于2005年,当时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有限,均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那时开设此课程,专门开展集中性的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后来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反复修订,大部分专业课都增加了实践课时。《实训》课若不能与其他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实现差异化或梯度化,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实训课中虽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使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但多以网络系统内情境模拟为主,不能反映市场的瞬息万变,不能锻炼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且网络操作系统与实际工作岗位中使用的办公系统差异较大,因此学生会认为价值感不强。

4 改进措施

(1)合理设计实训项目,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体现与其他课程的差异性。改革《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一要注重实训的综合性,变片段式的练习为完整流程的实训。关注知识的前后呼应和融会贯通。国贸实务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考虑将每周四节的《实训》课,改为停课一周综合实训,更能突显外贸业务的流畅性和整体感。二要体现与其他课程实训的差异性。增加实训难度,不再侧重单纯外贸知识点的掌握,而要灵活设置实训条件,如减少出口价格核算的训练,增加交易磋商、审核信用证、应对客户纠纷、处理质量问题等的训练,更加贴近业务员真实工作任务,进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规划实训结构,注重实训的实用性,建设配套的实训指导书。目前省内各高职国贸实务专业的实训课程均以应用模拟教学软件为主,这也是商贸类专业的普遍做法。软件教学存在内容单调呆板、操作系统复杂、过分关注交易流程等缺陷,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软件。要对实训的整体结构进行整体规划,不能将实训的重点停留在“横向培养外贸操作技能,纵向熟悉外贸交易流程”上,而要注重解决具体的问题。设计“制作生产通知单”、“客户关系管理”、“货物遇险理赔”等较为综合性的实训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任课教师要与企业一线业务员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或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掌握较为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对学生的指导更加实用、有针对性;或邀请优秀企业家、业务员来校授课,使他们的经历成为鲜活的教材,为实训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案例素材[3]。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灵活实训教学形式。目前的《实训》课均为校内实训,模拟的场景无法展现外贸工作的节奏感与紧张感,因此需加强与我校职业体验中心的互动,或借助政校企多方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国贸专业曾经尝试过在第四学期派学生赴职体中心学习一周,期间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学习纺织专业知识,开展外贸实训,学生反响较好。今后可以将这种形式的职业体验与《实训》课结合,企业导师带领参加企业实习,学校教师指导进行实训总结,既有实践锻炼又有理论升华,可进一步提高实训效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既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又为企业储备和输送人才,服务一方经济。

[1]高维春,江务学.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现代教育管理,2014(2):65.

[2]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3).

[3]刘亚玲.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65-66.

猜你喜欢
平均分问卷实训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平均分一半
问卷网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