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优化

2018-01-14 22:40
物流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务货运代理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1 引言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跨国贸易和海关运输在各地蓬勃发展。国际货运代理是推动贸易达成,实现货物运输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进出口活动的关键环节。由于国际货运业务场景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国际货运代理对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不断加大,因而对高校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岗位需求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对接问题

在高校人才输出与国际货运代理岗位需求对接中发现,现阶段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及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新场景资源建设匮乏。国际货运代理是一项涵盖揽货、单证、清关、结算等众多环节的传统贸易活动。国际货运代理岗位长期以来就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伴随着国际贸易实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除了要在传统代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还需要在供应链供需匹配、高质量物流模式搭建、融资途径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然而,在中国高校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上,却未全面考虑这些新场景下的实践资源建设。在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中,仍然以基本的货物运输、单证制作、信用证结算等知识为基础,通过较多的经典案例向学生介绍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流程。对诸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很少涉及,相关的可供教学的场景资源也几乎没有,造成了岗位需求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脱节,不仅影响学生就业,使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还影响企业乃至行业在不充足人才供给下的发展,导致人才瓶颈。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国际货运代理岗位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揽货、结算等内容,员工需适应和熟悉其业务场景。在当下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中,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依照现有培养模式,学生能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基本的国际货运代理知识。但是,由于企业所遇到的业务场景是复杂的,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操作系统和较为传统的业务场景只能使学生对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具有基础性认识,无法引导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更难以培养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学校的实验室模拟或实训获得的,虽然部分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使部分学生参与到了实际业务之中,但是由于机制的缺乏,学生参与程度深浅不一,培养效果难以有效衡量。

第三,综合能力培养缺失。当代国际货运代理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操作能力,还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对众多复杂的业务场景和越来越多样的物流模式,国际货运代理人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符合企业对国际货运代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中,高校普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欠缺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学到国际货运代理岗位所必需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在校园招聘环节和进入企业之后的职业发展中,往往会由于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缺乏而面临职业发展障碍。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经从专业化的竞争转变为以专业化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竞争,学生不仅要在国际货运代理专业领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在其他跨学科领域和其他综合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以助于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3 基于岗位需求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优化设计

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业务和新场景不断增加,对人才需求也日趋多样,因此,改革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是当务之急。基于岗位需求,课程设计和改革应当坚持“知行合一、多元评估、项目导向”的理念。“知行合一”的理念是指课程设计的目标应放在“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务之中”。在以往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培养,而单纯的将知识进行传授。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设计应增加“学以致用”的环节设计。“多元评估”是非常适合实践类课程设计的一种理念,也是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估方式。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人才而言,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需要分析、学习、创新等能力。因而在课程设计中应当遵循多元评估的理念,以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项目导向”是指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设计中,摆脱以往传统课程课堂设计方式,采用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在项目完成和解决问题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总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应当按照当下市场对国际货运代理人才的需求展开,与时俱进、注重实践,切实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现代化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体系。当然,课程设计的理念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因而应进行多项目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面对市场对人才质量需要的不断提高,多项目的课程设置能够给学生充足的课程选择与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主动权,从而有利于培养出兼具专业性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因而,课程设置可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通识课程三种类型,见表1。

表1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置纲要

必修课程是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核心课程。学生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能够基本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流程和原则,能够处理国际货运代理的一般情况。选修课程应与国际货运代理密切相关,是伴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所需要学生补充的关于行业、公司和业务的知识。选修课程应包括一些新型的业务内容和业务场景。通过选修的课程,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理解,并且在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上有更多认识,有利于其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通识课程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其知识范围包含了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的一系列跨学科课程,其能够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增强人才的综合能力。

4 基于岗位需求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创新

教学环节是课程内容实施并达到课程目标的关键。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过程,对未来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由于国际贸易实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因而课程教学应当进一步丰富内容,在校内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一些校外情景教学、校外导师授课、校外课堂活动、企业实训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力。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要不断优化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增加实验环节和实习环节的内容,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其综合素质。将传统的单一理论授课环节,逐渐转变为多阶段的课程环节,可将课程教学环节划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模拟实践)环节、实习教学(实训)环节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岗位需求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环节的优化

第一,理论教学创新。理论教学是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讲授环节,在这一环节以往的教学案例和资源已经提供了较好的路径,仅需要在课堂的趣味性和课堂活动中加以创新,通过引导式教学和任务式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学生的课堂表达、课堂展示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如鼓励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务性研究课题。通过申报项目课题,学生能够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在获得立项之后,学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形式,能够深入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在实务中拥有大量经验,并且取得突出成绩的专家或者管理型人才走进课堂,向学生们讲述行业、公司和实际业务中的新兴理论或理念,并对学习过程、理论应用和就业方向进行一定的建议和指导。这样能够使学生近距离与行业内的人才进行面对面交流,既能把握行业新动向,又能使课堂理论教学更加靠近实务场景。

第二,模拟实践教学创新。一方面,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模拟实践,通过学校平台来参与到实践项目之中。如组织国际货运专业领域的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团队的形式报名参赛,并与行业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组成评审团队,对学生的实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打分与评比,这样既能保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对于国际货运相关专业学生较多的院校而言,还可以组建学生社团来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成立如“国际贸易研究会”、“国际货运协会”等校园社团,聚集一批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组织和专业研讨来增强其实务水平。另一方面,模拟实验教学还应是一种情景教学,是一种进行业务场景模拟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在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中,有必要定期开展情景模拟的训练,由教师进行组织,学生分组参与,通过货运代理人、公司经理、报关人、银行结算人员等角色的设置来增强学生对实际业务场景的了解,让其提前感受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部分学校已经出现,但是多数院校在模拟系统和设备上,未进行及时的更新,实验的过程管理和实验结果评价不规范。在实验环节应当建立一套规范学生实验纪律和实验成果的体制,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实验中收获专业技能,并在操作中加深对专业领域的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创新。实训环节是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比较欠缺的内容,由于学生并未走进企业进行实践,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尤其是面对一些复杂场景时就束手无策。因而,应当增加实训环节,让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训,促进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校企合作实训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而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双方共赢的过程。校企合作实训是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集体实习,校企双方拟定实训的主要内容、实训周期、评价标准等,在特定框架下通过顶岗实训,学生能够快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业务之中。国际货运代理实训课程要能够使学生掌握代理人所需要的各类技能,为就业提供帮助。对于企业而言,其与高校进行合作,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并在联合培养模式下获得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人才。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将更多学生安排到企业内实习,能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

5 结语

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切地需要发展国际贸易进行产业转移。“一带一路”、自贸区、保税区等等,为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也为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因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应当进一步增强与岗位需求的切合度,在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上予以更大提升。扩充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办学、拓宽实践平台等众多内容均能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各个学校也应当考虑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创新与优化。总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市场需求的不断调整中进行优化,增强对岗位需求的研究和考察,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1]陈广晓.基于工作岗位要求为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4):110-111.

[2]俞培燕.论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99-100.

[3]魏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11):218.

[4]蒋晶晶.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探讨—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角度[J].韶关学院学报,2016,(11):160-163.

[5]黄飞娜.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探讨—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商业经济,2011,(13):42-43.

[6]朱芳.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222-224.

[7]吴劭宸.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15,(7):80-81.

猜你喜欢
实务货运代理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ODI实务
FDI实务
胜似妈妈的代理家长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