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融合探讨

2018-01-13 21:16孙健臧志军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孙健 臧志军

摘 要 校企文化差异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因素,迫切需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走向文化融合。因此,文化融合成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有必要审视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分析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的价值,探求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的问题,设计出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的路径,最终推进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3-0069-04

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校园学习生活的存在方式,即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等传统精神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企业特点的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等总和。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企之间文化的融合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焦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是通过将企业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来,逐步渗透,创设一种新的文化情境,推动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缩短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适应期,提升高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的价值

(一)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

高职院校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企业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企业文化和接受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企业文化素养,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校企文化融合能够为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提供必要的文化育人环境,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让学生接触到企业文化中某些积极元素,既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又受企业文化浸润,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职业要求,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亲近感,减少毕业生与企业的文化冲突,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期,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向“企业人”角色的转变。

(二)有利于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长期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双方文化通过不断的融合,其差异性与多样性达到协调均衡。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校企设备共享和技术共享层面,而是要渗透到价值观与理念等复杂的文化层面,并且从文化层面持续地影响校企合作进程。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更高追求。通过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渗透,从而带动合作不断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通过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将有利于全方位地推进校企合作。同时,文化凝聚力作用于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使校企合作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企业文化能够有效补充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高职院校对企业文化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整合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加以改造运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和文化氛围。“如果没有一流的校园文化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就不会有一流的高职教育”[1],没有文化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长久生存,企业文化正是高职院校文化特色的重要源泉,高职院校不断地从企业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特色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凸显办学特色,实现个性化发展,才能形成并维持竞争优势,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文化割裂

无论从高职院校未来发展来看,还是从校企合作的实效来看,高职院校文化应该与企业文化打通,突破自身局限,跳出文化藩篱,充分利用企业的多种文化资源来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文化融合。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动和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停留在硬件层面上,而对于校企合作软件层面尤其是文化层面的关注很少。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的师生员工,或多或少地忽视甚至无视校企文化交流,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校企合作的推动作用,对于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常常陷于文化自我封閉状态,对企业文化比较淡漠,缺乏和企业文化对接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割裂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文化素质落后于企业要求。

(二)校企文化融合缺乏全员参与

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整体性的活动,需要学校所有成员的大力参与,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成员的管理者和教师,在校企文化融合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全身心参与到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去,自上至下整体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氛围。然而,当前在高职院校内部却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例如,学校领导层很少全方位思考校企文化融合,有些学校还把校企文化融合简单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文化融合活动成为某个职能部门事情,其他人员对此并不关心。同时,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参加校企文化融合的热情不高。甚至部分教师认为校企文化融合比较虚,还不如多开展一些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活动,很少主动参与校企文化融合。

(三)校企文化融合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校企文化对接方案,分层次、按步骤地开展校企文化融合活动。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校企文化融合的系统性。校企文化融合战略并没有被纳入学校办学大背景下加以规划,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对接企业文化的体系框架,对校园文化的营造缺少整体性规划,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的体系与完善的组织机制保证,最终导致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杂乱无章,弱化了职业性和企业精神体现。

(四)校企文化过度融合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企业文化进行简单模仿,在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校园文化消解,导致校园文化的自我式微,出现一种失去自主、合二为一的倾向,即过度融合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所代表的文化是与传统学校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二者在文化的价值观方面必然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用企业文化来取代校园文化,必须避免一味迎合企业需求,全盘接受,不能将学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根基、精神氛围等原有的传统抛弃,导致学校主体的迷失,而是在校企合作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主动纳入到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之中,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发挥文化育人的巨大作用,实现高职院校教育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根本目标还是应落脚到人才培养上来,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校企文化融合活动。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职教育人才成长规律,把学生未来持续发展作为最高宗旨,把企业文化中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优质成分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毕业生对于企业的文化适应度。同时,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良好文化氛围,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学生对于企业价值的认同,以及加深学生与企业的感情交流。也就是从文化层面对学生主体进行渗透,通过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实施人性化管理,陶冶学生人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年级递进,逐步把企业对员工文化方面的要求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全方位地实施,深层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职业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素养,以达到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

(二)系统推进的原则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一种价值取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文化的融合不能是简单的嫁接与生硬的组合,而应是有机立体的全面架构。因此,文化融合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文化表层到文化深层的过程。在校企合作初期,文化融合方面往往表现为一种自发状态,这时候需要对文化融合进行引导,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有步骤循序渐进,从自发融合走向自觉融合,不断扩大文化融合的范围,不断加深文化融合的程度,最终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是单纯地将高职院校的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融合教学与学习活动,产生一种校企合作环境中特有的文化世界。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校企文化融合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企业文化导入,使企业文化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最终带动高职院校全员参与,系统推动校企文化有效对接与融合。

(三)特色明显的原则

由于校企之间的主体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就不可忽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种文化各自有着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需要避免单一文化的扩张与压制,避免文化之间的趋同,保持文化之间必要的张力,保持两种文化之间的有弹性的界限”[2]。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比企业文化更丰富,因此,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过程,必然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选择与吸收,保持自身特色共生发展。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文化渊源和特色出发进行校企文化融合,在校企文化融合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持其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使自身文化不断得到丰富、更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对企业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时,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起各自的专业文化,将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并且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要体现出独特的专业文化。

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融合的路径

(一)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

通过创新教学体系,把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个层面上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将企业文化的职业素养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方案中,将企业文化内容融通于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明确讲解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有意识地将所属行业的企业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并不断挖掘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课程资源,精选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企业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职业文化素质。实习实训是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互动的结合点,以实习实训为纽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现代企业精神。将企业文化贯穿到各个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感受企业文化气息,身临其境地体会企业的经营理念,严格按照工作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职业生涯教育中强化企业文化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活动,围绕职业生涯教育,系统性地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习者了解企业文化”[3]。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文化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行业文化入手,使学生了解职业,理解专业,对专业建立正确全面的认识,进而从思想上接受企业文化,从而改变校企文化融合形式化、空洞化的问题。同时,职业生涯教育必须充分融合企业文化元素,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和遵守企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另外,坚持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加强职业心理辅导,历练学生的良好职业心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

(三)搭建校企文化融合平台

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全方位的校企文化交流平台,搭建校企文化的桥梁,让学校文化与企业优秀文化因子结合起来,缩短学校与企业的文化距离,强化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一方面,校园社团活动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前沿阵地,必须利用好社团这块文化主阵地,在社团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企业元素,扩展社团活动的类型,丰富社团活动内涵,创新社团活动的种类、题材和内容。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特色,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扩大企业文化的覆盖面,激发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愿望。另一方面,以校企文化论坛为载体,采取“请进来”“走进去”等方式,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来校作讲座、专题报告,分享企业的宗旨、服务理念、核心价值等,组织学生到企业、工业园区参观,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调研,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了解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充分了解企業的文化特性,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

(四)完善校企文化融合機制

校企合作本质上是文化的合作。在校企走向深度合作的进程中,进一步完善校企文化的融合机制是关键。校企文化融合制度化,保证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推进,把企业文化中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以及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中。因此,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就要构建有利于校企文化双元互动和互相渗透的机制,形成制度层面的一体化管理范式,落实于高职院校各个维度中,并且重构文化能动机制,激发校企文化融合内驱动力,引领高职院校各级部门能动效应,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制度化保障。在制度框架之中将共性的价值理念内化为意识,带动全体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协调好校企文化平衡点,利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让校企双方能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增加文化认同,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五)强化校企文化融合的组织

校企文化融合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必须纳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层面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对校企文化融合进行总体规划,多方位推进。有必要成立由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校企文化委员会”,成员包括高职院校的领导及有关教师、职教专家,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也可以采用“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组建项目团队,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与相关系部和项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校企文化委员会”对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融合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对校企文化融合项目的整体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与指导,对校企文化融合的整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及评审等工作出谋划策,进行阶段性建设目标的检查和验收,同时全面考核评估各项文化融合实施效果,提高文化融合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

[2]刘义国.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3-47.

[3]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4.

Abstra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has become the restricting factor in deep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presses for cultural integration between them on the basis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maintaining difference. Therefore, cultural integration becomes a deep problem in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sc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ulture of enterprises, analyze the valu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explore problem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design the path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so as to promote deep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path

Author Sun Jian, research associat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Zang Zhijun, research associat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