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维, 武秀霞
(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对于教育,爱具有本然的意义。在《爱的教育》一书的译者序言中,民国教育家夏丏尊讲道:“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1]
夏丏尊通过水池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之于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人们对教育爱的忽视的批判。当前,有学者同样对教育爱的危机提出了忧思。如高德胜教授指出,在充满竞争的学校里,受教育者常常不是教育者爱的对象,而是他们谋取、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是爱和承认,而是身心的控制与折磨,本性的压制与扭曲。[2]
在此背景下,我国学者王有升[3]、尹宗利[4]、高德胜[5]等对教育爱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其普遍认为,教育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爱是一种教师单向度的、面向所有学生的、无条件的、恒常的类父母之爱。它是一种博爱,具有神爱的特性,是父母之爱的延续与超越。教育爱是情感的白光,白色蕴涵着丰富的色彩,教育爱同样含着多样的感情,如给予、关心、尊重、理解等等。这些研究对于呼唤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爱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纵观已有的关于教育爱的研究,主要是教育家和教育学者的论述。一线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也是爱的教育的践行者,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是空白。
同时,教育爱作为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仅仅对其进行逻辑的分析尚不足以探明其奥秘,隐喻是我们认识教育爱的另一种基本方式。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教育爱”的重要工具。
在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夏丐尊在建构爱的概念时,使用了“水池”隐喻,当今我国学者在阐释爱的内涵时,也使用了“白光”隐喻。这表明,与逻辑相对,隐喻也是教育家和教育学者表达教育爱的一种重要方式。
隐喻不仅是学术的语言,更是生活的语言。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也在使用着大量的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收集教师们关于教育爱的隐喻表达,来探究其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和反思隐喻在教师的教育言说中的地位和价值。
艾尔贝兹(Freeman Elbaz)[6]、克兰迪宁(D. Jean Clandinin)和康纳利(F. Michael Connelly)[7]以及徐碧美[8]、陈向明[9]等学者曾对自然情境中教师使用的隐喻进行了探究。然而,他们关注的主题主要是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隐喻,对教育中的情感隐喻鲜有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试图对教师关于教育爱的情感隐喻进行探究。
本研究的语料源自天津市H小学31名教师写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这些文章来源于面向全校教师开展的主题为教育爱的征文活动。根据以往隐喻研究的经验,笔者最初接触这些材料时,就猜测教师们在表达教育爱的认识时会使用到大量的隐喻,对材料初步的阅读证实了以上猜测。在初读的基础上,笔者对每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阅读,抽离其中存在的隐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教师们通过隐喻对教育爱表达了什么样的认识;二是隐喻在教育爱的表达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教师们的文章不是在完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但通过阅读笔者发现,其基本都体现了教师们的经验和体验,而且隐喻的使用是完全自发的,比较接近于自然情境。与导出式隐喻相比,其能够较为深入地表达教师们对教育爱的认识。
31位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来表达教育爱,所占比例为84%。26位教师共使用了47个隐喻,平均每人使用1.8个隐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这些隐喻的源域可以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和生活事物三大类,出现的频数分别为10、23、14,所占比例分别为21%、49%、30%。其中,通过自然界的事物来类比教育爱的隐喻最多。在人类及其行为的源域中,主要通过人的灵魂和生命以及父母之爱来隐喻教育爱。在自然事物中,主要通过水、种子、阳光等来隐喻教育爱,其中,通过水的各种形态来类比教育爱的隐喻最多,达到12个,占自然事物的52%。可见,水作为普遍存在、千变万化、滋养万物的自然存在,强有力地激发了教师们关于教育爱的想象力。在生活事物中,基石、桥梁、钥匙、灯火、动力等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激发着教师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
表1 教师使用的关于教育爱的隐喻的基本情况
1.爱是灵魂和生命
灵魂一般指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生命对于人来说是至为宝贵的。“爱是灵魂和生命”的隐喻表达了爱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如表2中的案例所示,教师们关于此隐喻的表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教师的教育爱的关键性。教师只有具有了教育爱,才会关心、帮助、爱护、理解、宽容学生。二是强调对学生开展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学生开展爱的教育是教育人性化的呼唤,是教育的根本要求,会对学生各方面情感和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2 关于“爱是灵魂和生命”的隐喻案例
注:由于篇幅限制,本表只呈现了教师创作的大部分隐喻。下表同。
2.爱是母爱/父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斯霞以“童心母爱”的隐喻表达了其对小学教师职业特性的理解,那就是小学教师应具有童心,能够走近孩子的心灵,并富有爱心、呵护儿童的成长。如表3所示,一些教师也提出教师应该像母亲一样,无私、细腻、周到、朴实地呵护、关怀、体贴学生。与温润的母爱相对,也有教师指出,师爱应该像父爱一样严格而慈祥。将小学教师之爱比作父母之爱尤其是母爱,体现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表3 关于“爱是母爱/父爱”的隐喻案例
3.爱是旅行
旅行一般指时间较长的远行。如表4所示,将教育爱比作没有尽头的旅行,意在说明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具有长期性和永恒性。在旅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同行者,在教师充满爱的呵护和陪伴下,学生不断成长。作为爱的付出者,在爱的旅行中,教师也收获路途中的风景和惊喜,扩展着自己的经验和体验。
表4 关于“爱是旅行”的隐喻案例
4.爱是种子
如表5所示,有教师通过种子隐喻表达了对教育爱的认识。有教师崇尚性善论,认为爱的种子埋藏于每个孩子心中,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唤醒它。而有的教师则指出独生子女常常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很少去关爱他人,需要教师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可以看出,虽然二者都使用了种子隐喻,但前者是内发说的观点,而后者是外铄论的观点。种子象征着希望和收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播撒爱的种子,就会收获颗颗童心和累累硕果。
表5 关于“爱是种子”的隐喻案例
5.爱是水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前,水都持续不断地激发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想象。[10]如表6所示,在“爱是水”这一根隐喻下,教师们通过爱是春雨、爱是甘泉、爱是清泉、爱是暖流、爱是大海、爱是交流*交流的本意是水的纵横交错而流。等一系列的隐喻来表达对教育爱的认识。其一,师爱滋润学生的成长。师爱像春雨、甘泉一样,滋养儿童幼小的心灵,甚至能够使“枯萎的小草发芽”。其二,师爱应该是公平的。就像春雨从不挑选秧苗一样,教师也应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三,师爱是温暖的。爱是暖流,可以温润儿童的心灵。教师的爱可以融化特殊孩子心中的坚冰;孩子拥有爱,许多问题也可能在爱中融化。其四,师爱是博大和宽广的。教师的爱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和博大,能够包容每一个学生。其五,师生之间会形成爱的交流。教师的爱不是单向的,教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亲其师向其道,从而形成爱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表6 关于“爱是水”的隐喻案例
续表
6.爱是阳光
“阳光”代表着自然与健康、光明与温暖、生机与希望。如表7所示,“爱是阳光”的隐喻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一,爱的阳光能够滋养学生的阳光品格。它可以使学生放射出光芒,甚至使一些学生心中的坚冰融化,进而形成阳光的品格。其二,爱的阳光应该是公平的。就像太阳普照万物一样,教师的爱也应该公平地洒向每一个学生。其三,阳光教师是关键。开展阳光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阳光教师。只有教师是阳光的,即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富有爱心、耐心,尊重、关怀、理解、信任与激励学生,阳光学生才能成为可能。
表7 关于“爱是阳光”的隐喻案例
7.爱是春风、爱是花
如表8所示,春风是和煦的、宜人的,将教育爱比作春风,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关怀。“吹绿”学生的心灵,意味着让学生体验到关注和期望,从而充满生机和希望。花是美丽、美好的象征。教师之爱也会使学生开出爱之花。然而,当前许多功利主义的教育行为使教育充斥着功利和虚伪,使爱之花日渐枯萎。
花的隐喻与前面的种子、阳光、水、春风等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隐喻系统。这个隐喻系统的主题围绕着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展。在许多教育家的论说中,也大量使用了这些隐喻。这表明,无论古今,这些事物都是人们言说教育的智慧源泉。
表8 关于“爱是春风”、“爱是花”的隐喻案例
8.爱是基石和桥梁
基石指做建筑物基础的石头,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如表9所示,爱是基石的隐喻说明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师爱对学生形成良好品质乃至成长和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爱是师生联系的纽带,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只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信任、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帮助,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和谐、向上的互动情感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9 关于“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的隐喻案例
9.爱是钥匙、爱是灯火
如表10所示,爱是钥匙的隐喻表明,教师应拥有开启学生智慧和心扉之门的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富有爱心,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才会因材施教,为学生开启走向成功的大门。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等的特殊的学生,教师更应如此,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灯火的特征是明亮、温暖,爱是灯火的隐喻表明教育爱能够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给予学生温暖的指引。
表10 关于“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的隐喻案例
10.爱是动力
如表11所示,“爱是动力”的隐喻表达的主要是教育爱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教育者自身来讲,对教育怀有爱,才会在琐碎而忙碌的工作中延续热情和激情,避免职业倦怠,保持教师应有的生命活力。其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其尊重、宽容、激励和赏识上,这些都将使学生获得成长的动力源泉。
表11 关于“爱是动力”的隐喻案例
如表12所示,教师们通过各种具体的概念,隐喻性地建构了爱的内涵、爱的特征、爱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爱的培养等主题。其中,关于教育爱的作用的隐喻最多,充分表达了爱在教育中的价值。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灵和品质的成长,也使教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而在教育爱的培养方面,教师们也通过隐喻提出了卓越的观点,如要给予学生爱的阳光,阳光教师是关键;爱的种子已经存在于儿童的心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用爱去唤醒它,等等。
表12 教育爱的意蕴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帮助我们借助结构相对清晰的具体概念去建构和理解缺乏内部结构的抽象概念,是我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11]“爱”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抽象概念,具有丰富的意蕴,简单的概念分析很难全面地表征它,这就需要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建构。在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学者通过隐喻表达对教育爱的认识的同时,作为教育实践者的一线教师更将隐喻作为其认识、理解和表达教育爱的重要方式。
被考察的31位教师,绝大多数都使用了隐喻来表达他们对教育爱的认识。教师们使用的隐喻源域包括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大类。这些隐喻源域都是教师们比较熟悉的身边事物,体现了近身取譬的特点。
教师们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隐喻还充分体现了隐喻的系统性的特点。如通过水的隐喻,系统地表达了师爱的特点和作用,即师爱是温暖的,师爱是博大和宽广的,师爱应是公平的;师爱滋润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会形成爱的交流。通过三大类13种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基于收集的语料,本文对教师关于教育爱的隐喻进行了探究,揭示了教育爱的丰富意蕴,也用实证材料证明了隐喻是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要表征,以及隐喻在建构抽象概念中的独特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对教育爱的隐喻研究。
第一,在研究对象方面,本研究对31名小学教师进行了研究,以后可以对不同学段如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群体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主要对教师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所使用的隐喻进行了分析。虽然与导出式隐喻相比,能够较好地反映教师们的思想,但要更好地反映教师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教师在自然情境中(如日常教学生活和实践中)使用的隐喻进行研究,以更详实和深入地反映教师们的认识。
[1](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1.
[2][5]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1-6.
[3]王有升.教育爱——一个被忽略了的教育学核心范畴[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4):5-10.
[4]尹宗利.爱的教育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42-44.
[6]Elbaz, F. .TeacherThinking:AStudyofPracticalKnowledge[M]. London: Croom Helm, 1983:132.
[7]康纳利,克兰迪宁.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M].刘良华,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2.
[8]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陈静,李忠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
[9]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知识论基础[J].教育学报,2009(2):47-56.
[10]高维.教育研究中隐喻思维方式的价值和启示——以儒家教育思想“以水喻教”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10-14.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