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术中及术后严重低氧血症一例

2018-01-12 14:39王祥杨爱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单肺潮气量低氧

王祥 杨爱明⋆

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王祥)

310003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爱明)

单肺通气技术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肺部并发症,比如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等。作者收集1例单肺通气术中及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月余”入院。患者在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剧,近日自觉胸闷气急症状加重。入院后体格检查:右下肺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低。生命体征平稳,其他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两侧支气管病变,右侧胸腔积液,右肺中叶部分实变。入院后给予异烟肼针剂、利福平针剂、乙胺丁醇片和吡嗪酰胺片,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胸部B超: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检查,胸水结果:总蛋白(TP)48.7g/L,腺苷脱氢酶(ADA)11.5U/L,乳酸脱氢酶(LDH)127.5U/L。胸腔镜检查:壁层胸膜可见淡黄色软组织伴表面黑色团片。壁层胸膜活检:慢性炎症伴肉芽组织增生。由于胸腔镜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证据不足,胸外科会诊结果:胸水性质不明,建议先行支气管镜检查,若病情不明,则在胸腔镜下手术明确病情。后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结核RNA(+),结核杆菌DNA<102cop/ml。肺功能检查: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遂转入结核科继续治疗。外科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决定择期行“胸腔镜下右侧胸腔探查+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

1.2 手术过程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做桡动脉、颈内静脉穿刺,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入37号左侧双腔管,纤支镜检查确定双腔管对位良好。患者于左侧卧位下行胸腔镜手术,手术进行至15min时,出现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表现为氧饱和度80%,并有进行性下降趋势。麻醉医生嘱外科医生停止操作,再次纤支镜检查确定双腔管对位良好,停止吸入麻醉药七氟醚,改异丙酚维持麻醉。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大潮气量和呼吸频率。通气模式即刻改为手动通气,患者氧饱和度上升至>90%。外科医生继续手术,但<10min,患者再次出现低氧血症,氧饱和度70%且有下降趋势,麻醉医生再次嘱外科医生停止操作,手动通气维持患者氧合。如此反复多次出现低氧血症,均以手控通气维持氧饱和度>90%。手术时间2h,补液共计2600ml,出血200ml,尿量850ml。术毕于手术室内行麻醉复苏,氧饱和度始终在89%左右,考虑术中有低氧血症发生,术后氧饱和度90%左右尚可,接镇痛泵送外科普通病房。患者返回病房后,高流量面罩吸氧,氧饱和度持续偏低至79%~86%左右。征得家属同意后,行气管插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诊治。术后诊断为“胸腔镜下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胸膜活检术+胸膜固定术术后、I型呼吸衰竭、继发性肺结核”。入ICU后行机械辅助通气,行佐倗抗感染、洛赛克护胃、阿托莫兰护肝、沐舒坦祛痰、强的松片抗炎、胃肠内营养、抗结核等治疗。在ICU对症支持治疗5d后拔出气管导管后送回普通病房。后续治疗未见明显并发症,最终患者痊愈出院。

2 讨论

单肺通气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胸科手术提供便利的同时,常造成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单肺通气时,剖胸和侧卧位会对呼吸和循环产生剧烈影响。剖胸侧肺萎陷,流经该剖胸侧肺的血流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动静脉血液掺杂,肺内分流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1]。而通气侧肺要承受较大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来维持氧合。机体的保护性反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能部分程度上降低肺内分流,但该保护性反射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吸入性麻醉药物会抑制该反射,增加肺内分流。

对于单肺通气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策略的研究时间较长,然而还有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比如对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研究目前尚存在争议[2]。目前对于低氧血症的防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双腔管对位:双腔管对位不良是发生低氧血症最常见的原因[3]。(2)保护性肺通气策略[4]:提高吸入氧浓度,通气侧肺采用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非通气侧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的通气策略;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等。(3)麻醉药物和心血管药物使用:尽量选择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影响小的药物,比如减少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5]。(4)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阻断术侧肺血流。(5)采用限制性补液策略,降低术后肺水肿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仍然有较多问题未解决,如通气侧肺采用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通气模式,究竟潮气量为多少,呼气末正压为多少才合适,对于毁损肺患者是否也适用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本病例中,对于肺结核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术中、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要考虑以下几点:(1)术前评估: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胸片、肺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由于肺结核患者本身存在肺部病变,肺组织炎性渗出、纤维化等,肺功能差,单肺通气术中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6]。(2)对于本例患者,当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首先纤维支气管镜下再次确定双腔管对位良好,再调整呼吸机参数,手动通气,维持氧合。后续再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7],如提高吸入氧浓度,加大潮气量等。(3)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抗痨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会延缓麻醉药物代谢,而麻醉药物通常对呼吸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加重术后低氧血症发生。(4)在麻醉复苏过程中,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物残余都会抑制呼吸功能,严格把握拔管指征,暂停术后静脉镇痛泵的使用。(5)提高手术质量,目前胸腔镜下行肺楔形切手术已经很成熟,降低单肺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总之,低氧血症是单肺通气技术相关的热点问题,其原因众多、机制复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单肺通气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而其防治策略中还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单肺潮气量低氧
低氧阈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单肺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感兴趣区的呼吸机潮气量准确性评价方法研究
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的meta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学龄期儿童潮气量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p53在低氧调控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
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机械通气下潮气量变化的影响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