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对慢性肛裂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2018-01-11 07:13陈敬东曾伊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肛裂肛肠肛管

陈敬东,曾伊利

(龙川县车田镇卫生院外科,广东 河源 517325)

肛裂为肛肠科常见性疾病,调查指出[1]该病常见于儿童或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女性居多。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传统肛裂手术切除术,但其手术创伤大,易影响术后正常排便。我院对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64例肛裂患者分别进行肛裂切除术或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肛肠外科手术学》[2]和《肛肠外科手术操作技巧》[3]标准;②经肛肠镜、直肠指检等检查确诊;③具有大便疼痛、出血及肛门赘生物等典型症状。排除标准:①直肠癌或直肠息肉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或经期女性;③严重心、脑、肝肾病症者。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64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男6例,女25例,年龄18~55岁,平均(37.54±6.23)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25±0.34)年。观察组33例,男6例,女27例,年龄18~56岁,平均(37.45±6.32)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1.24±0.3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关术前准备,指导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及术前空腹,方便手术。对照组予以肛裂切除术,于齿状线至肛门口2cm位置,绕肛裂进行弧形或菱形切开,沿切口夹住溃烂面,进行锐性剥离直至基底层,并清除肛裂及其病变引起的肛乳头及赘生物。观察组手术切口选肛缘外1cm处横向切口,采用止血钳夹住括约肌下层内侧缘进行分离,使止血钳尖端进入外括约肌皮下层和内括约肌外侧缘中间,并在其内进行180°旋转扩张空间,手指进入进行引导。将止血钳尖端向下勾住内括约肌肥厚部位,向外拉伸并利用手指向上推送切口上侧,反复挑出并切开。按压止血,并扩张肛门3~4min松弛括约肌,确认无出血状况后缝合切口。术后对两组患者安排卧床休息,3d内给予流质食物,控制排便,便前便后使用高锰酸钾洗温水坐浴,然后局部敷料,术后5~7d拆线,对全部患者出院后进行3~6个月随访。

1.3 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动力学、肛肠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3d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检查前3d内禁止使用相关药物,患者取侧卧位屈膝,保留肛门口,肛门直肠测压气囊放置安全套内进入直肠,分别对肛管及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进行测定[4]。疼痛评估以视觉模糊评分(VAS)进行。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前术后肛管动力学指标对比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及静息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同组与术前对比,*P<0.05,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术前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肛肠动力学明显优于术前(P<0.05),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同组与术前对比,*P<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中直肠粘膜穿透2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4例;观察组中直肠粘膜穿刺1例,切口血肿1例,切口感染1例。观察组并发症总产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纵行裂开形成的感染,属于缺血性溃疡,为临床常见肛肠疾病,临床表现为疼痛、出血。该疾病发展时间长,反复出现,长期易合并痔疮、肛门赘生物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慢性肛裂主要与便干、排便困难及排便过于用力等有关,反复用力排便导致腹压、肛肠收缩压增高,易加重病情[5]。如何有效改善肛肠功能促进恢复,是肛裂手术治疗中一直存在的关键问题。

传统肛裂切除术,将溃烂部位进行深度切除,可治疗改善肛肠功能,但由于其手术切口对组织损伤大,并发症多,影响术后正常排泄功能[6]。彭超等[7]指出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切断大部分内括约肌,可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肛管压力,从而保护肛门排便。本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明显,可见肛门括约肌侧位切除术减轻伤口疼痛,并有效降低切口感染、血肿及直肠粘膜穿刺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手术3个月后两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分析,慢性肛裂患者运用侧位切断术可有效改善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而在肛裂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中仍存在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慢性肛肠患者采用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感染、血肿等并症状,缓解肛管压力,从而促进肛肠功能恢复,其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郭海燕.清热燥湿方加内括约肌切除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061

[2]皮执民,刘栋才,赵华.肛肠外科手术学(精)[M].北京:军医科学出版社,2008,316

[3]贾山.肛肠外科手术操作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19

[4]彭勃,王新静,白月奎.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3):417

[5]薛志有,苏晓玮,倪志海.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81

[6]司浩,王慧敏.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515

[7]彭超,陈世杰,黄思贵,等.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149

猜你喜欢
肛裂肛肠肛管
肛裂可以自愈吗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