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跑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3)
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肝胆管结石发病率占所有胆石症的17%~19%[1-2]。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的创伤性大、术后复发率高,多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加以评价,现报告如下。
研究样本来自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6例,遵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B超、CT或MRCT检查,且均确诊为肝胆管结石,符合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保守治疗效果差,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手术禁忌证。③实施临床实验前,需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认可,在确保患者及家属均知悉并签署实验同意书的情况下正式开始实验。排除标准[4]:①抵抗力低下,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心肺功能不全。②患者患有严重心理障碍,难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过分敏感。③不能接受分组治疗,由于某种原因未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3~84岁,平均(63.25±2.46)岁;病程1~13年,平均(6.54±1.32)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2~82岁,平均(63.78±2.26)岁;病程1~12年,平均(6.24±1.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给予传统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右肋缘下做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后分离粘连,充分暴露肝胆总管,先将肝外大胆管内结石取出,使用胆道镜对胆道情况进行探查,使用钳夹将小结石取出,使用液电碎石器碎石后再将其取出,操作结束后,留置T型管,将肝胆总管缝合。
观察组给予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局麻下在B 超、CT的引导下选择前外侧入路穿刺左侧肝内胆管或右侧肋间入路穿刺右侧肝内胆管。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使用8~16F系列扩张器将经皮肝瘘道逐渐扩充经皮入肝,直至16F~18F。将16F扩张器套在鞘管套上,一起送达肝内胆道,将扩张器拔出,使鞘管的另外一端留在患者体外,建立直接通道。软质胆道镜接生理盐水,使用导丝经过鞘管直接到达目标胆管,根据目标结石直径选择处理方式,采用液电碎石机击碎等方式来处理直径较大的结石,采用石钳钳夹或网篮套取的方式处理小于鞘管直径的碎石。操作结束后,在狭窄段留置14F引流管。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出血、胆管炎、瘘管穿孔)、术后疼痛评分、首次结石取净率及最后结石残留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以VAS视觉评分法为标准[5]:采取10分制,0分代表无疼痛;1~3分以及4~6分分别代表患者轻微疼痛以及疼痛剧烈,7~10分表示患者疼痛难忍,甚至需要借助药物止痛。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情况加以观察,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占优(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33%与18.6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的首次结石取净率及最后结石残留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结石清除情况对比分析[n(%)]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主要弥漫在肝内胆管系统中,固可造成肝段或肝叶发生局限,从而造成胆道梗阻、胆道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经皮经肝胆道镜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同时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术后住院时间,预后佳,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有效缓解其心理负担。
本文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等方面,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的观察组均相对较优(P均<0.05),与已有研究结论相契合[6]。由此可见,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上,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有助于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缩短,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且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此外,研究对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3%)与对照组(18.61%)相比差异显著(P<0.05)。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后,患者预后佳,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而且从两种治疗方法的结石清除率方面来看,两组患者的首次结石取净率及最后结石残留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此外,采用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患者承受的痛苦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李清军,汤晓强,杨文亮.经皮经肝胆道镜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评价[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4):292
[2]丁新民,林树文,袁智明,等.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4,13(21):50
[3]胡文军,郑楠,潘君玲.超声引导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在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建立通道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09
[4]程相超,袁启东,赵建红,等.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联合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0):1685
[5]王平,陈小伍,叶琛,等.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15(22):3579
[6]张辉,陈琪,马啸,等.介入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8):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