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性活动提升小学生度量意识的研究
——以三下《图形与测量》的复习为例

2018-01-11 02:26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徐双莲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6期
关键词:度量周长长度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徐双莲

基于体验性活动提升小学生度量意识的研究
——以三下《图形与测量》的复习为例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徐双莲

新课标指出“图形测量”内容的核心目标是度量意识的培养。图形中有诸多属性,既有质的性质,又有量的性质。而“测量”就是选取恰当的测量单位对图形进行度量,进而从量的角度挖掘图形中所隐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度量意识呢?我们依托三下《图形与测量》这一复习课,在思考、学习、实践中,探寻出了一条有效提升小学生度量意识的途径——体验性活动。

度量意识;复习课;图形与测量

一、思考:探寻提升小学生度量意识的途径

1.我们的调查:研究的缘起

《图形与测量》体现了度量意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的发展。度量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整个“图形与测量”内容的核心目标。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在小学阶段安排了如下有关图形与测量的知识:

?

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些图形与测量知识的过程中,度量意识如何呢?我们选择了我校三年级学生,以他们最早接触、最有生活经验的长度为例,设计了“一块黑板擦长为( )”这一题目,检测学生有关长度单位的度量意识是否较强。

测试结果如下:

?

从这一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单位长度表象,也缺乏相应的估算策略。学生对自己常见物品的长度都无法正确把握,对其他物品长度的把握则更不理想了。一维的长度单位如此,二维的面积、三维的体积的度量意识可想而知了。

2.我们的想法:基于体验性活动提升小学生度量意识

小学生度量意识的提升,就是要在图形与测量当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比如“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思想,体验度量单位与度量工具的重要性、维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实际度量的经验等等。而这些都要依托于体验性的活动,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度量学习的本质,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度量意识。

二、实践:把握度量本质结构,发展学生度量意识

为了寻求一种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度量意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尝试以三下《复习课图形与测量》为例,展开对培养学生度量意识的课堂实践研究。

1.在前测中明方向

学生度量意识的起点到底在哪儿呢?我们对全校257名三年级学生展开了复习前的调查。

(1)学生是否深刻地认识维度概念

在维度概念的理解上,图形与测量在第一学段的基本内容有长度和面积。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男生、女生举行一场跑步比赛。男生沿A区跑,女生沿B区跑,你觉得公平吗?写一写你的想法。

虽然学生能描述出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容易混淆。这两个量的度量本质结构是一致的,都是所测物体包含几个标准单位。但是从维度上来讲,从周长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2)学生是否有实际度量的经验

学生的实际度量的经验如何?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从测试结果看,学生具有实际度量的经验,而且长度的感觉要比面积好。但从访谈中发现:当数据或被测物体更长、更大时,学生想不到用比较、推测等方法去解决大数据的问题。

(3)学生心中是否有一个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

如果左边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6cm2,那你能算出右边这个被遮住一部分的大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测试结果发现:56.9%的学生能把小长方形当成一个测量单位,大长方形横着大约可以摆3个小长方形,竖着大约可以摆3个小长方形,大长方形中大约可以摆9个小长方形,即54平方厘米。但也还有31.5%的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有11.6%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这个问题。部分学生缺失了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死记公式,忽略了面积的本质含义。

2.在清晰后定目标

根据度量本质的分析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将复习课《图形与测量》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学生自主梳理,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图,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通过长度单位的梳理,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度量单位”从形成到产生的过程,并运用化归思想感悟制定度量单位的规律。

(3)借助活动任务,唤起学生的实际度量经验,合理选择度量单位,准确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大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寻找维度概念的区别联系,初步感悟度量的本质。

3.在选准材料后落实设计

材料一:基于学生经验自主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1)唤醒学生已有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测量(板书测量),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梳理

你能回忆整理一下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在学习单上。

(3)展示学生梳理成果

大树思维导图

阶梯思维导图

手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考】

教师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复习任务单”,进行知识建构。孩子们“阶梯、大树、手掌”等思维导图非常有创意。复习课就要利用知识结构重新审视旧知,并生长出新的感悟和经验,对全部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

材料二:借力微视频,还原度量产生的过程(1)借助微视频,回忆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逐张显示幻灯片,跟随课件一起回忆、梳理长度单位的产生、发展过程。

(2)追寻不同长度单位产生的原因,体验度量单位与度量工具的重要性

学生看完了纷纷发表见解:量大物体就用大单位,量小物体就用小单位;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更小的单位还有纳米和微米,把1个单位等分下去就是一个更小的单位……

(3)运用类比思想,将长度单位的演变过程推广至面积单位

【思考】

以往复习课的梳理环节,教师关注知识、技能的梳理,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梳理。回顾微视频,让学生静静回忆,梳理长度单位产生、发展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经历完整的“度量单位”从形成到产生的过程。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很惊喜:将1个单位继续等分下去就能寻找到一个新的更小的单位。从“感悟”到“经验”,也渗透了“极限”、“逼近”的数学思想。

材料三:巧设开放题,唤醒学生的实际度量经验

【思考】

1 ( )=10( ),( )大约是1(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不同的答案,使孩子将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与相应的度量单位建立联系,唤醒学生的实际度量经验,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用同样的“数”刻画了万千的“量”。

材料四:打通维度,理清度量的本质

(1)任务驱动,唤醒周长与面积的认知

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数形结合,寻找周长与面积的异同

(3)建立联系,感悟度量的本质

总结:这个图形的周长是以1米为标准,我们来数, 1个1米,2个1米,3个4个……它的周长是14个1米的累加;面积就是以1平方米为标准,1个1平方米,2个1平方米……它的面积是12个1平方米的累加。

(4)拓展延伸,体验周长与面积变化的魅力

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思考】

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理清“周长”与“面积”这两个维度概念的区别,我们设计了三道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对比练习题。学生计算出菜地的面积和周长。教师追问:计算周长和面积时,我们都用到了3和4,周长里的3和4与面积的3和4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巧妙地运用格子图,让学生体验“数”周长和面积的活动,体会到一维和二维概念本质结构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周长是用小线段去量,面积是用小面积去量;联系是都是将1个标准量进行累加的过程。最后一题“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又让学生感悟到周长和面积的不同:面积变小了,周长不一定。

[1]李琼.“量感”培养从感量开始[J].数学月刊(小学版),2013:7-8.

[2]刘加霞.把握度量本质,积累度量活动经验[J].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3-5.

[3]吕震波.重感悟 重过程 重体验 重运用[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3-4.

[4]边巨星.在长度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量感”[J].师资建设,2012-2.

猜你喜欢
度量周长长度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拟度量空间中弱拟对称映射的一些特征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巧算周长
爱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