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反思”

2018-01-11 02:26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吴建刚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6期
关键词:涂色加减法倍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吴建刚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反思”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吴建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六大素养细化的18个基本要点之一就是“勤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和“养成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那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反思”呢?

一、营造良好反思氛围,使其愿反思

1.积极鼓励,体味过程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教师首先应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思活动中来。因此教学中,每当学生在进行反思后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应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反思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哪怕学生的反思质疑是错误的,教师也应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学习就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才能不断体验到反思的价值,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学生的反思意识才会逐步形成。

2.创设情境,激发主动地反思

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去反思。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写一些3的倍数,由于受2、5倍数的特征的影响,学生第一反应是想到了:3、6、9、33、66、99,一些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都是3的倍数。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都是3的倍数吗?老师轻轻一质疑,学生开始回顾思考过程,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再思索,发现13、23、16、19等数都不是3的倍数。学生回顾反思发现与刚才得出的“结论”相矛盾。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的学习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了。

二、准确把握反思时机,使其去反思

1.在学生疑难时,引导其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反思。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首先和学生交流各自的生日,在轻松快乐的交流中,教师则故意情绪低落地说:“同学们很幸福,可小明很羡慕大家每年都可以过生日,他每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学生觉得很奇怪,怎么可能呢?当学生提出2月29日不是每年都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又开始了调整,提出要再仔细观察各自带的日历表,去研究2月的天数有什么规律。在学生的疑难处,教师及时让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

2.在学生出错时,引导其反思

3.在学生发现规律时,引导其反思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索发现了规律时,就是引导学生反思的绝佳时机。此时,教师应追根溯源: “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巧合吗?”迫使学生去回顾刚才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如在学习《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都是12的倍数,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都是6的倍数。”教师提出:怎么这么巧?学生虽然已发现了规律,但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思考,通过反思规律,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规律,原来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面上。

三、渗透反思方法,使其会反思

1.在比较中学会反思

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引导学生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两种不同的运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都要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对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反思,能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但教师让学生再次比较,反思:“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相同数位对齐,那他们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前一次反思是“异中找同”,这次是“同中找异”,通过比较发现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通过两次比较,“异中找同”和“同中找异”反思,使得学生完全沟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法的联系,使得学生把小数加减法纳入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体系中。到了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学生把整个小学阶段的加减法计算建立了一个完整体系。

2.在回顾中学会反思

回顾与反思是对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不但能深化对知识的认识,更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和思想。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当学生探索出面积公式时,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通过回顾反思,不但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更使学生丰富了活动经验,提升了数学思想:遇到一个问题时,能否转化成一个旧问题?

3.在联想中学会反思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新知识顺应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建构自己知识的网络。如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当学生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相似?学生想到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到了六年级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再次让学生进行知识联想,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不仅理清了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间的联系,头脑里更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分数、除法、比之间的网络,加深了三者知识的感悟,使原本零星的知识变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

当然,对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在培养过程中,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认识事物还不够全面,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要求不宜过高,只能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但学习中的反思正如生物体消化食物一样,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数学中的很多思想方法,若缺乏学生自己的反思,则无法变成学生自己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从而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猜你喜欢
涂色加减法倍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涂色
涂色
涂色
加减法的由来
倍数魔法
“放管服”的加减法
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