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思维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剖析错误的成因,创设生动的思维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曲折的思维过程,发展深刻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最核心素养——思维素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错误资源;思维素养;简易方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74-02
一、巧借错误资源,创设生动思维情境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知识理解出现偏差。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个错误资源,制造悬念,创设生动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海洋。
在教学本单元第68页例3“解方程20-x=9”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大部分这样做:“20-x=9,解:20-x+20=9+20,x=29。”我投影出这种做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对的。我微笑着说:“请你们把x=29代入方程检验,看对不对?”学生检验后,发现20减29不会减,左右不相等,思维陷入迷茫。这时,我启发道:“左边=20-x+20,可把后面20先交换前面来加:20+20-x,能消掉20吗?这样对不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减数为x的方程该如何解答。”这样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创设有趣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吊起学生学习胃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思考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错误资源,经历曲折思维过程
与人文学科不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结构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要着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例如,“仓库里有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油的2.8倍,现在从甲桶取出14.4千克油放入乙桶,两桶油的质量就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一部分学生这样解答:“解:设乙桶油原来有x千克。2.8x-x=14.4”,求出x=8。教师不急于评判,而是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检验对错。学生检验后,发现错了,但不知错在哪儿。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很快发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原来甲桶油的质量-原來乙桶油的质量=取出油的质量×2,接着列出正确方程2.8x-x=14.4×2,这时教师问:“原先的方程右边没有乘2,为什么是错的?”一位学生回答:“从线段图看出,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比乙桶油多的是取出油的质量的2倍,即2个14.4千克,所以原先列方程是错的。”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教学效果显著。教师通过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不仅避免了学生犯同样的错误,也让学生经历了复杂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了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用错误资源,培养深刻思维品质
只有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才能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善于借助错误资源,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方式,拓展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教学教材第77页例3“苹果和梨各买2千克,共花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这题时,一位教师分三个步骤,由浅入深,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说出等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价钱,然后让学生尝试列方程:2x+2.8×2=10.4,并解方程。在解方程中,不少学生这样做:2x+2.8×2÷2=10.4÷2,2x+2.8=5.2,2x+2.8-2.8=5.2-2.8, 2x=2.4,x=1.2。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错误原因在于第一步两边除以2时,只有2.8×2除以2,2x没有除以2,导致错误,因此这里第一步不能直接除以2。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梨的总价2.8×2,再用方程两边减去5.6,最后算出x=2.4。第二步,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等量关系:(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再列出含小括号的方程(x+2.8)×2=10.4,并解方程。第三步,教师出示方程“10×5+4x=150”,让学生编出一道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并在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请代表汇报。教师通过三个不同层次对学生思维引导,较好地体现了建模思想,让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刻。
四、巧用错误资源,发展严密思维逻辑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摘录条件、画图表、演示等,把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像,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能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发展逻辑思维。
比如,在某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我出了这道题:“AB两城相距7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又相离了100千米。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有不少学生是这样列方程的,他们先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甲车每小时行1.5x千米,列方程为(x+1.5x)×
4+100=700,算出x=60。他们认为等量关系式是:速度和×时间+相离路程=总路程。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又相离”是什么意思。于是,我让两位学生到黑板前面,表演两车行的过程。两位学生分别代表甲乙两车,教室两端分别代表AB两城,两位学生分别站在教室两端,同时相向出发,甲步伐大又走得快,乙步伐小又走得慢,他们在途中相遇后,又继续走,又相离一段路程。这段路程代表题意中的100千米。这时,我问学生:“是两车合行的路程多,还是AB两城相距的路程多?”通过演示,学生很快理解是两车合行的路程多。我继续追问:“两车合行的路程等于什么呢?”请学生先画出示意图,再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等量关系:两车合行的路程=AB两城相距的路程+相遇又相离的路程。因此正确的方程是:(x+1.5x)×4=700+100,或者是(x+
1.5x)×4-100=700。还有个别学生有不同的解方程方法:4x+1.5x×4=700+
100,x+1.5x=(700+100)÷4等等。我充分利用学生错误的资源,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原因,分析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妙用错误资源,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学生错误资源是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媒介。本单元内容包括数值代入字母公式求解、解方程等,这些特别需要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自觉检验习惯,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比如,我在教学教材第69页例5后,让学生尝试练习:解方程并检验“(100-3x)÷2=8”这道题,不少学生出现了各类的错误,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解答:(100-3x)÷2=8,(100-3x)÷2=8×2,100-3x=16,100-3x+3x=16+3x,16+3x=100,16+3x=100-16, 3x=84。
我投影出示这位学生的做法,让全班学生讨论研究解题的错误之处。经过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后,指出以下错误:①“解”字忘写;②等号没对齐;③第二行方程等号左边忘记写“×2”;④倒数第二步应为“16+3x-16=100-16”,等号左边少减了16;⑤最后没有算出x的值,应继续算3x÷3=84÷3,x=28;⑥忘记检验。通过典型错题分析,学生对错误之处印象深刻,对学生正确的书写方程格式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六、活用错误资源,提升创新思维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十分重要。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暴露了学生思维的缺陷,同时也蕴含着学生独特的思维,我们要利用这宝贵资源,渗透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
比如,在教学“小明和小华在学校操场400米圆形跑道上跑步,他们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小明平均每秒跑6米,小华平均每秒跑4米,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用方程解,并用不同思路解答)”这道题时,我先让学生画图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尝试列方程。大部分学生只会一种列法:6x+4x =400,同时他们画图又是同向而行,说明了他们思维较混乱,存在缺陷。我通过先分析题意,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演示题意中跑步过程,然后在课件中再次演示。接着引导学生理清题意,帮助学生弄清这题要分类讨论解答。第一类。同向而行,相遇时,小明比小华多跑一圈,所以应列为6x-4x =400或(6-4)x=400,算出x=200。第二类:背向而行,相遇時,两人共跑一圈,应列为6x+4x =400或(6+4)x=400,算出x=40。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这单元复习阶段,让学生练习这道题:“鸡兔同笼,共有25个头,80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用不同方法解答)”他先让学生说出一只鸡和一只兔各有几个头、几条腿,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教师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设兔子有x只,则鸡有(25- x)只,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兔腿的条数+鸡腿的条数=腿的总条数,然后让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列出方程:4x+2(25- x)=80,x=15。第二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师问:“假设全部是鸡,那么共有几条腿?”一位学生回答:“2×25=50(条)。”教师问:“为什么比实际80条少呢?”另一位学生回答:“因为刚才把兔都看作鸡,因此比实际少了80-50=30条腿。”教师问:“一只兔看作一只鸡,会少了几条腿?”全班异口同声说:“2条腿。”教师追问:“那么多少只兔被看作鸡?”学生很快列出:30÷2=15(只)。第三种方法引导学生是把鸡都看作兔来计算。这样大部分学生能深刻理解鸡兔同笼问题,而且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形结合、假设等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到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课堂上学生“出错”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好好利用好错误资源,就能更好发展学生思维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分析错误成因,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从肤浅走向深刻,就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8(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