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盐城城南新区以公平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坚持均衡资源配置,夯实质量公平之基;坚持规范教育管理,提升质量公平之本;坚持推进特色建设,改进质量公平之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断探索基于公平的质量提升之路。
【关键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质量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0-0051-02
【作者简介】仓定志,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敬贤路实验小学(江苏盐城,224000)党支部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以下简称“城市新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行思、智慧、生态、人文、现代、和谐”六大教育理念,以公平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断探索基于公平的质量提升之路。
一、均衡资源配置,夯实质量公平之基
1.学校规划均衡布点。2006年,随着盐城市政府“城市重点向南”发展战略的确定,城南新区昔日一片旷野之上崛起了一座现代新城。城市居民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目前区内各级各类学校60余所,近7万名学生,尤其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人数不断增长,部分学校(幼儿园)出现了“入学难”“大班额”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区根据《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和城市发展要求编制了教育中长期布局规划,坚持学校与住宅区建设同步推进。通过规划新建、异地改建和改造扩建等途径,对辖区内的所有学校进行了全新布局和重组。几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近10亿元,新建了日月路小学、敬贤路小学等10所学校,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全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十三五”期间,根据区《(2016~2030)教育布局规划方案》计划新建学校(幼儿园)9所,努力让全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就近入学,都能公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优质资源互惠共享。为有效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我区贯彻落实市《关于加强市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的意见(暂行)》,坚持推进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的战略。制订《城南新区“三名工程”实施意见》《城南新区骨干教师考核奖励办法》,全职或柔性引进外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等人才,每年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优秀教师,通过引才、引智的方式提升学校办学和科研水平。实施名校引领发展“1+1+1”行动(市内名校、省内外名校、国内外名校)。依托市直名校在我区的优势,通过交流领办的方式,实现理念共享、管理同步、协同共进。此外,还拓宽合作渠道,引进全国、省内外名校优质资源。目前,区内4所学校由市直名校领办,5所学校与国内外、省内外名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办学关系,定期实施两地多校云课堂专递直通共享,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跨越。
二、规范教育管理,提升质量公平之本
1.抓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是提升质量的保障。我区认真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制订《城南新区学校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校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加强校长履职考核、奖惩。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提升学校依法办学能力。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成立督导委员会,完善督导机构,区内所有公办学校均实行责任督学挂牌,建立健全办学行为监控、查处机制,组织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激励学校创先争优,激发内在潜力。
2.抓队伍,均衡师资配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教育质量公平的关键。按照省定编制标准,對各校教师合理配置,通过招聘、转岗、交流等形式,优化全区学科、学段教师配比问题,保证开足上好规定课程。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完善师德教育、师德考核制度,开展师德宣讲,加大评优表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工程,深入推进“教师阅读促进工程”“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通过制订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加强培养培训、实施“青蓝工程”等措施,锻造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专家型名优教师。
3.抓质量,提升学生素养。教育公平,根本着力点是教学质量的公平。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其前提就是要承认差异。我区要求各学校注重基础年级、起始学段,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实施知识模块过关,真正使基础年级打好基础、养成习惯。加强薄弱环节的改造,加强补差抓临界生,实施“降低难度、把握尺度、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强化查漏补缺。抓好学生的有效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讨论、如何搜集整理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学会自我纠偏补缺,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推进特色建设,改进质量公平之标
1.特色课程扬帆。科尔曼认为,教育机会寓于某种特定课程的接触之中,机会的多少视儿童学习课程的水平高低而定。对某些儿童来说,所达到的课程水平越高,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我区高度重视“三级课程”建设,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日月路小学《写美汉字》、新河实小《圆梦足球》、伍佑小学《美丽伍佑我的家》等一批具有本土性的校本教材相继出版使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全市率先试行特色课程走课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特色课程学习。
2.特色活动添彩。质量的教育公平绝不是千校一面,而应是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我区加强“少儿社团”建设,丰富校园节日内涵,提升学校特色建设的含金量。通过校园节日和全区“教育教学开放周”的驱动,逐步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修养。目前,我区各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发展有特长,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新河实小主打校园足球,连年在省长杯、市长杯等足球赛事中获一、二等奖,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日月路小学书法特色鲜明,被授予“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省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省艺术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伍佑小学承载千年古镇文化,腰鼓、莲湘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具有民间特色文化的教育之路。伍佑初中坚持精细管理,以阅读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成为全市新优质初中创建示范校。
3.特色文化固本。一所学校要把学生培养好,需要优良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至关重要。我区在新校建设之初,就将办学理念、教育特色与校园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坚持文化育人理念,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逐步向内涵发展转变。引导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挖掘地域历史、地理文化内涵,打造串场河文化、盐渎民俗文化、聚龙湖文化、珠溪文化、“一校一品”校本文化等五个文化,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磁场。全区已有四所学校成为江苏省特色文化或课程建设项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