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8-01-08 11:55任学慧
职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化工专业订单培养校企融合

任学慧

摘 要: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享笔者所在学校化工专业订单培养的真实案例,阐述该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校企融合 化工专业 “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

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如果仍承袭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思路、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就会与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脱轨。因此,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订单式培养是参与合作的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人才委培合同,依据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的一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动态设置专业、定向设置课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的学校以战略发展眼光着眼于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大力实行订单招生,依据企业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对接生产岗位开展教学。以国家示范校化学工艺专业重点建设为改革试点,探索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年来与多家化工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订单招生人数总计达数千人,毕业生基本被全部录用。毕业生有的已成为企业一线的生产骨干,有的已经走上了生产管理岗位。

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与最初的订单培养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明显不同。最初的订单培养是宏观、粗放式的,企业一般不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学校也不完全对接企业岗位开展教学。通过近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实践,助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效实行双主体培养,即企业全程参与订单培养的教育教学活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理论及实习教学,共同监控过程管理和委培生的质量等重要环节。

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学生进入就业岗位,适应能力较强,实现了就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到了量身定做的技术工人,大大缩短了岗位适应期,节省了培训成本,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一、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1.企业的需要

化工类专业在唐山市中等职业院校中独家开设,从近几年的招生和就业形势看,虽然中职教育受到高校扩招、生源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招生人数总体出现了下降趋势,近几年化工类专业招生相对总体情况却是上升态势。原因是订单委培促进了招生人数的增长,每年都有企业与笔者学校签订化工类专业订单委培协议,企业的用工需求是订单培养的前提和保障。

2.专业建设的需要

化学工业具有原料路线、生产方法和产品品种的多方案性与复杂性特点。按原料可分为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无机盐化工、生物化工等,单就无机化工就包括碱、酸、盐、化学肥料等多种产品的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导致化学工艺专业课的专业教学方向不明确,多年来存在教学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以岗位为依托开展教学,订单培养可以很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教学改革的需要

早期的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参与的不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不能体现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不是精准的面向生产岗位而开展教学。通过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按照“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教学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校企合作更加深入,真正培养出了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

所谓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一二六”,“一”即校企双方有“一个”共同目标,学校培养的是企业真正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二”是“双主体”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六”是培养过程校企“六融合”,即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企业参与校内教学及课程开发;共同管理校外顶岗实习;共同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校企文化对接共融。

1.共同招生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涉及专业、人数、学历层次、学制、人才培养方案等。学校为招生主体,按照招生简章中的校企商定条件宣传招生,企业也参与提供生源信息。最后由企业领导面试选拔,测评综合素质,确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最终委培生名单,学校组织录取为新生。

2.共同研究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和课程,制订教学计划。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反复论证,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制订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校内教学在保证基础理论够用的前提下缩减相关课程的理论课学时,增加实习课时,通过调整优化部分课程内容,使理论教学在一年内完成,然后进行校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压力。事实证明,只有岗位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对接,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企业参与校内教学和课程开发

校内教学以学校为主,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仪器设备,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把从订单企业调研的一手资料与教材内容相融合,为企业量身定做、编制授课计划,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程师兼任专业课程教师,讲授本企业各生产工段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及相关设备的原理及应用等,做到教即所用,学即所做,使教学与生产岗位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开展教学,实现了优势互补,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开发了适合岗位培训的五本校本教材。

4.共同管理校外顶岗实习

学生完成校内学习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实施的主体,聘请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深入一线学习实践,配合师傅共同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出勤及日常表现,以企业正式员工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实习的准员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经验。

5.共同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

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可以随时到校听课,与学生座谈,检查日常行为规范,参与考试监考;教师到企业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参与日常考核,校企共同进行过程监控。

从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模式,阶段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直接评价与间接反馈相结合。从基础理论知识、校内实习操作和操行三方面由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在校期间的综合评定。顶岗实习阶段由学校和企业依据企业员工的考核办法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实习成绩。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文化活动共融合

一般企业不仅重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打造工厂化的实习环境,教师的教学要体现职业元素,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员工与学生共同排练舞蹈和体育比赛等活动,加强文化交流,达到校企文化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点

依据化学工艺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训练,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校企双主体全过程培养,真正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托,量身打造,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四、实施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第一,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化工专业实施订单培养使学校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需求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学生能够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进入企业能够顺利适应岗位要求,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互统一、相互融合,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第三,只有出口畅,才能入口旺。只要订单企业社会认可度高,订单培养就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校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保持较高水平,也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四,这种培养模式也深受企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单一的社会招工相比较,所获得的人力资源配置层次齐,人才规格均衡,知识技能基础扎实,可塑性较强,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体会与思考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实践证明,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可全面提升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我们也看到訂单培养不是学校一相情愿的事,还需要企业的认同和积极配合,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才能建立校企互惠共赢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化工专业订单培养校企融合
化工专业气相色谱实验教学思考和改进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探究中职订单培养的矛盾与对策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校企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探究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
化工流程级仿真实训系统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