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银
摘 要: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就业,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数学教育也应当以就业为指导方针进行。
关键词:中职数学 就业导向 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要求,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有较高的难度,针对数学枯燥晦涩的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就业的角度对中职数学进行创新改革。
一、基于就业角度的中职数学教学创新
中职数学基于就业角度的教育原则是通过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上能够满足岗位的要求,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革。为此,应当对传统教育改革理论进行充分研究,在教学环节中有效融入教学标准化,并促进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同时中职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把数学的学习与就业进行有效地衔接。[1]
二、基于就业角度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促进中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的建立
为社会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中职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工具性服务。[2]
2.是中职教育中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在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的实际需要是不尽相同的,所强调的重点也存在不小的差异性。数学教学是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3.以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基础
中职教育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区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高教育。中职教育是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服务,因此,中职学校自然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与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现状是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种状态下,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知识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只能择简而从之,进行与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学.
三、基于就业角度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从就业的角度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根据就业的需要对数学内容进行丰富,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就业因素以及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结合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中职数学教学应当按照相关的职业要求进行。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与学生学习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对数学课程进行整合,促进数学学习的专业化与精细化。例如中职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模具专业的学生对于图形与立体几何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授;而财会专业对数列与函数、统计初步的相关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对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以促进财经类就业的要求。同理,在电子专业的就业方向中与向量章节的知识联系的较紧密,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就业发展需要应当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创造合适教学情境,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直观理解,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引入和拓展的调整;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同时要加强实践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对建筑类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应模型,同时在课后鼓励学生自己创建相关数学模型,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于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经验解决目前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y=(1/2)x 与y=2x这两个具体的函数例子,鼓励学生通过以往函数学习经验探索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种似曾相识的感受,同时,在画函数图像时,学生難以徒手画出较形象的示意图,教师要能借助多媒体教学,画出较准确的图像,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感,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4]
3.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就业因素
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性指标的建立进行有效评估与反馈,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提升意义。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应当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有效融入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相关数学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提升。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安排上应当注重导向性、实效性与可行性,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例如,要对某个公司两个班组人员业绩进行评比,在搜集完各类数据后,求出平均值和方差,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选择性考虑是以稳定性为主,还是更需要突破性,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4.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从就业的角度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应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此,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学生专业的需要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实习机会,这样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技与生产技术,通过校外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在下一阶段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进行相应地改善与提升。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应用的过程,这也契合了中职数学教学的目的。
结语
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目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应当进行相应教学体系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就业的要求。中职数学教学也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圣姿.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研究[J].老区建设,2014,(24):53-54.
[2]陈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分析[J].职教通讯,2007,(08):47-48.
[3]黄月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78+282.
[4]李广全.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