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分析

2018-01-06 19:56李骁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实践研究

李骁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初中语文教材加入了许多文学作品教学内容。因而,对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解读变得更具有教学意义。通过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解读,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阅读与思考的能力。那么,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文学作品多元化解读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利用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与感知能力。

关键词: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71-0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的相关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中语文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解读教学。因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加入了更多的文学作品。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感悟能力。就需要采用多元化解读的方法,为广大的初中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知识学习基础。

1.探究实施语文文学作品多元化解读的重要性

1.1充分的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初中语文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从广义上讲,也就是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还应当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思想框架,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能力等。因而,初中语文实施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就能够充分的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逐渐从单一化的文本解读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多元化的解读模式。切实的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够得以提升。

1.2满足语文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需求。在社会意识的形态当中,文学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文学与其它的艺术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是以感性形态为主要方式,并将无线的意蕴融入到感性形象之中。文学作品是否优秀,不仅要在文字表层上呈现着思想情感的多层次化,还要充分的体现出时代性格的独特性,彰显出整体的民族面貌。同时,还要能够反映出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体现该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红楼梦》为例,该文学作品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著作,作者为曹雪芹。作者将大观园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叙事与情节线索为主要写作手法描述出来。通过对该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能够从大观园内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感知到该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及复杂的社会结构。那么,通过多元解读,能够对清代初期的社会、伦理、政治及经济等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香菱学诗》这一教学内容就选自于《红楼梦》中的一个小片段。教师就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该作品的解读,充分的了解该时代特殊的社会矛盾与伦理结构,体会到在清朝初期,女性群体的内心世界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2.关于语文文学作品多元化解读的可行性措施

2.1对挖掘语言文字加以重视。在初中语文的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并非是单一性的符号集合。通过情感与思维,对语言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具有着许多的特征,如情感色彩、朦胧性、形象性及感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进行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突破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该突破路径也是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主要路径。语文教师,需要更为注重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文词、文字寓意。同时,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针对文学作品中的字词进行无限的联想,进行更为深度的体现与探索,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个性化价值体系。以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海燕》为例,教师在讲解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把握住该文学作品中重复出现率较高的"狂风"、"雷电"、"暴风雨"等词,并进行合理的多元解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多元解读,切实的感受到暴风雨词语所渲染出的恐怖气氛。并对主人翁海燕的勇敢产生敬意,深刻体会到海燕所具备的顽强品格。而与之不同的,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中《雷电颂》,则是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在《雷电颂》文学作品中的"电"、"风"、"雷"则是象征着自由精神。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时,要注意对比性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文学作品中解读文字方式的多元化结构。从而给予学生以启发,让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与分析。

2.2合理的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是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要点之一。以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孔乙己》为例,教师在讲解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多元化的分析,而并不要将孔乙己直接认定为旧社会的迂腐之人。而是要从孔乙己的穿着、神态等人物形象,还要具体的情节进行深度的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孔乙己趣味的神态,感知到该人物的可爱。而通过孔乙己因偷書腿被打折等情节,感知到它的可怜之处。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情节走向,感知到当时的社会文化与人性的复杂,从整体上把握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3.结语

当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新课程改革下,逐渐将更多的文学作品加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基于这种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提高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重视,并通过不断的文学作品解读教学实践,来探索出最佳的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方案。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为广大的初中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05:164.

[2]盛振威.多元解读,助力提升阅读素养--解析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22:21.

[3]李慧琴,朱培军.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上),2016,07:3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实践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多元解读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