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角的度量》引发的思考

2018-01-06 14:01梁丽宝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量角量角器刻度

梁丽宝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活动是不存在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必须梳理课程的基本结构,实施结构化教学。

如何实现结构化教学?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做到瞻前顾后,善于将已学知识为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作好铺垫、搭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已学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教师教起来不仅费劲、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容易理解,难以消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系统中进行整体考虑,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逐个学习每一部分的内容。

案例A

一、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演示边说: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 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二、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 指导

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探究,看看有什么发现。

2. 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 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量角器的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并说明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三、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那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让学生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大家相互之间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第三步,读数,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數。

2. 突破是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3. 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

案例B

一、复习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角。

师:我们怎么来判断一个角呢?

生:有一个顶点,有两条直直的边。

师:角有大小,角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的?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师:小朋友,它在不断张开的时候,什么东西在变?什么东西没变?

生: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动。

二、比大小

师:小朋友,角是有大小的,下面我们来比比角的大小,请大家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角拿出来。这些角有些可以看出大小,有些看不出谁大谁小,那该怎么比较呢?

生:重叠,用角的一边对一对。

师:怎么重叠的?

生:把它们对齐。

师:怎样对齐呢?

生:点要对齐,边要对齐,对齐一条边,看另外一条边。

师:大小相差大的时候,就简单,相差小的时候,就麻烦一点,要点对齐,边也要对齐,对齐一条边,看另外一条边。

板书:

对→对点

对→对边

看→看边

然后教师把小朋友的角一个一个对齐,一条边对齐,然后出现一个类似量角器的图形,这样量角器的模型就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感受量角器的印象。

三、出示两个角

1.师:黑板上的两个角,一个角1,一个角2,这两个角看起来很相似,把它们画在黑板能重叠吗?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工具(一个单圈的量角器),能借助这个工具把它们的大小比较出来吗?

(教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

2. 教师再出示一个相反的角。

师:拿出你们带的量角器,跟老师的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为什么老师的量角器有一个圈,我们的有两个圈?

……

案例C

一、 出示不同的角

1.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图形,老师画的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角呢?

师:对于最后一个图形,有的同学认为它不是角,有的同学认为它是角,为什么?

……

2. 这些角从右到左,越来越大,因为叉开得越来越大。

通过复习,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角,它们都有大小,大小是从右到左,越来越大。

二、新授课

1. 师:同学们,角是有大小的,它的大小如果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的话,你会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哪个角一定可以用数字表示?

生:1号用0表示。

学生通过观察说出2号用10,4号用30,5号用50。

师:好,哪个最大?请把小的放在大的里面,你们会放吗?

然后出现了一个量角器的模型。

2. 师:同学们,5个角放在一起,请观察一下,5个点都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一个点)10条边变成几条边?(5条)另外5条呢?(重合在一起了)

3. 師:现在我也有一个角,请你们把它也放在这个图里去,你们知道怎么放吗?

拿出一个角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放一放。

三、在黑板画一个角(指着黑板上的角)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个角放上去吗?(引出量角器)……

对比A、B、C三个案例,从说明书式的学,到从已有知识入手进行经验改造生长型的学,最后到运用素材组合结合数学思想玩转地学,很明显,学生更喜欢最后一种。

案例A适合大学式的教学,案例B和案例C适合小学教学。案例B偏向于经验,案例C偏向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赋形于数开始,案例A从认识量角器开始。本质上案例B和案例C的重点也在于认识量角器,只是它们把认识量角器变成一个过程。而案例A把量角器看成是一个物品,这个教学偏重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形结合的运用。案例B偏重于经验的改造。如果把经验的改造和数学思想的渗透相结合起来,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就更加丰满一些。

其次,教学的材料很重要。材料本身可以让我们产生许多连续不断的问题,材料有了之后,就建立“序”,上课全部的功底全在于教师使用什么材料,按什么“序”进行。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怎样问有效果的问题,有思考性的问题”。但问题有没有效果,问题有没有思考性,全都取决于选用什么材料,在什么时间进行。材料就是空间,序就是时间,人生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以多少的时间延续多少的空间,课也是一样。

“角的度量”这案例引发了我的思考: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看似简单,但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性?

我想,专业,就是尽量减少数学的难度,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孤立的知识不可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要达到深刻理解,不仅要依靠知识点的逐渐深入,更应依靠教学材料的结构优化。这种结构,反映的是这个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寻找复杂的、有张力的、有丰富内涵的关系,使教学材料呈现丰富的结构。

这样的课堂,必定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欲罢不能时,课堂才生动自然。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量角量角器刻度
残缺的量角器
经历度量五部曲,培养度量意识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量角小窍门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学生量角时常犯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