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忠
【摘要】 笔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一直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算教学的策略也有了新的变化,笔者在翻阅大量的笔算教学的论文,观看许多教师的笔算课堂教学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关于笔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笔算教学;情境;算理;算法
笔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笔算教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一方面,笔算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另一方面,笔算是最能体现数学价值和意义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也是最为密切的.然而,学生对于笔算的掌握却不尽人意,笔算也成为教师和学者尤为关注的教学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笔算教学,让每一名学生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笔算原理,能够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都是笔算教学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經验,博众人之所长,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分散新知难点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整个过程,并且每个新的计算知识都与之前的计算知识有一定的联系,笔算知识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为基础,小学乘除法的笔算则要以整数乘除法的笔算为基础.因此,复习对笔算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复习导入更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将新知识的难点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笔算新授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寻找学生新知的生长点,设计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思路.但是,改编后的教材,每一个笔算的新授课都是从情境导入的,情境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复习导入.联系旧知,更有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和掌握.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教材呈现的是这样的情境:幼儿园购进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一共多少个?从教材例题的图中可以看出,10箱在地上,两箱在工人手上,学生可以将12箱分成10箱和2箱进行计算,但还是会有很多学生想不到,因此,笔者在进行新知教学前,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口算复习:24×2=□,24×10=□.这样的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想到可以分步解决,这就实现了难点知识的分散,理解了之后,再将新知和旧知综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达到了新知和旧知的整合.可见,旧知对新知学习的铺垫作用也是很强大的,因此,笔算教学更应注重对旧知的复习.
二、强调情境的有效性,使课堂有意思更有意义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强调的是计算教学的情境性.一方面,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活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另一方面,因为情境的创设分散了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注意,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时,往往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扬长避短,摈弃和教学知识无关的有效情境,设计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有效情境,使数学课堂既有生活性和趣味性更有计算性.
笔算课的情境要以计算教学为中心,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为例,本课教材的设计就很有意思和意义.教材首先呈现了三只小猫去钓鱼的画面,每只小猫的鱼篓里都是空的,而且三个呈圆形的鱼篓口朝向外面,象征着三个0,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者确实很用心,学生很容易发现,是三个0相加,写成乘法就是0×3,结果还是等于0.当学生们看到小猫钓鱼的情境时,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这种兴奋是感兴趣的,而且是有的放矢的兴奋.以这种简单而又可爱的情境,学生很容易理解0乘任何数都等于0.因此,通过结合情境可以使计算教学比较直观,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讲究算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算理是计算教学的灵魂.让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真正明确算理,随着课改的深入,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中,但是还有不少教师的头脑中有注重结果、轻视算理的思维.比如,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到了学期末,大部分学生都对“个位乘个位,个位乘十位,十位乘个位,十位乘十位”的计算顺序烂熟于心,但每一步的计算的意义学生似懂非懂,甚至完全不懂.新课标指出重视算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即使是笔算的复习课,笔者也认为应当强调对算理的复习.
还是以苏教版“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复习”为例,可以设计这样的复习情境:定做夏季校服,每套46元,班级共有52人,一共多少元?这样简单的情境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并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再以此拓展到普遍题目的计算,如46×52,可以看作52个46,即:
通过简单的两三道例题对笔算的计算原理进行复习,使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计算意义,在加深学生对方法记忆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计算的机器.
三、结 语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完善笔算教学的策略,正确处理好笔算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力争在教学中找到最佳的着力点和平衡点,为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笔算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梁苗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案例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