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润秋
“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中的图形的测量,体现了度量意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的发展。测量的关键是设立单位,测量的实际操作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测量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实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四基的达成。
素养点之一:度量意识
1.找准认知起点,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度量意识
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都是基本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几个长度单位就有几个面积单位、几个体积单位。在测量面积和体积的时候,“尺子”是显性的,“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是隐性的,学生看到算式是把几个长度相乘,重视“算”,忽视了用度量单位来测量。而“测量”就是选取恰当的测量单位对图形进行度量,进而从量的角度挖掘图形中所隐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在猜测、调整、验证的探究过程中,以“学会思考”为核心,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在青岛版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一课设计了“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测量长度?如何测量面积?勾起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回忆、回顾、整理,促进迁移,使学生体会到研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应该从体积单位入手。在度量中让学生感受到确定统一的“度量单位”的价值,虽然实际生活中需要度量的量很多,但进行度量时,只要“度量单位”确定,就可以用同样的“数”来表示所有量的度量结果,即用同样的“数”刻画了万千的“量”,体现出数学的本质:抽象性与结构性。
素养点之二: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从生活經验出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们熟悉的现实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本课在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时,设计了以下情境:把吉祥物放入包装盒,通过展示长、宽、高不断变化的盒子,让学生观察体积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视操作实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参与操作实践,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措施。在引导学生操作验证、总结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提问:在小正方体不够的情况下,你能想办法测量出盒子的体积吗?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为什么只摆了第一层你就能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如果小正方体很少,不够摆出第一层,你有办法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想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摆法。通过只摆出长宽高的框架或底面与高,在头脑中构建出长方体的模型,推算出所需小正方体的块数,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极大的提升。
素养点之三:应用意识
培养应用意识就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也明白“到哪里去”,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本节课中可乐包装盒一题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乐箱子上的包装尺寸,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解释。通过这个连乘式子你还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个尺寸信息都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表面积、体积、底面积、棱长等,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并把应用意识体现在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中。
素养点之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带领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及时总结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迁移。结合探究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向学生介绍猜测、举例、结论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有了回顾,有了反思,数学活动经验才有价值,才能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