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超
摘 要:根据国家教育布局调整,在农村建立寄宿制学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既可以达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又可以解放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真可谓一举两得,但是,这样的做法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大批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寄宿制学校管理及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收获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管理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思想复杂、行为偏差、容易冲动、不安心学习;缺乏社会公德心,道德败坏,有的偷窃其他寝室同学的财物;有的沉迷于网游“失踪”一周,不见人影;还有的结成小帮派欺负其他弱小同学……我觉得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我校是在2010年9月根据区委区政府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安排,率先成立的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80%左右。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寄宿制学校管理及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收获了一定的经验。
一、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一)转变家长的观念,形成家校互管的全面监管机制
我乡是一个川塬结合的偏远乡镇,主要经济来源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因此,大多数学龄儿童都由祖辈抚养,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老师们去管教。对孩子一味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较少对精神、道德、行动上进行管束和引导。因此,帮助家长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指导家长定期主动与任课老师、班主任,与子女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家校互管的全面监管机制。
(二)指导家长采取正確的管教方式
我校地理位置偏僻,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一部分家长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因此,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管教孩子尤为重要。比如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二、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
留守孩子父母忙于生计,或外出打工,多由祖辈抚养。祖孙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加之缺失了父母之爱,导致心理敏感,或自卑,或自我放纵。在学校中容易违纪,迟到、逃学、不按时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有些孩子甚至养成那种孤僻的性格,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加学校的活动,导致学习越来越差。
(一)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各班相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档案资料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专设心理辅导教师,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共同对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答疑解惑,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建立起“爱心阅览室”
充分发挥班主任、生活老师的教育管理功能。要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
开通亲情电话、网上视频。让留守儿童每月能与家长通一次视频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着重强调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
三、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
(一)用“我相信,我能行!”去呵护、培植孩子们的自信心
赏识孩子,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多正面引导;通过评比“生活小标兵”“学习能手”等活动,激励孩子上进心。
(二)组织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
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书法、舞蹈、合唱、腰鼓、手工等第二课堂)。充实业余生活。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教育的课程,同时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防雷击、以及远离毒品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组织学生写信件
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
总之,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让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去爱孩子,教会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实现梦想,给他们坚定的信念、温暖的关怀,让他们健康的生活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