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8-01-05 11:52包振刚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德育课有效教学中职

包振刚

摘 要: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要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构建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是先导,提高教师素质是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

中职德育课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特殊形态,影响其有效教学的因素比其他课程更多更复杂。其中主要有:一是缺乏明确的有效教学标准,教师教学存在盲目性;二是教师教学业务素质不高,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教学的评价管理力度不够。为此,我们提出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构建德育课有效教学的标准

中职德育课没有普通中学中考及高考的要求,也没有高校系统理论性教学的要求;德育课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又不像专业课对学生技能的影响那么明显;中职德育课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因此,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应立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特殊性来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目的性标准——看课时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说出前一阶段的哪种教学行为造成了学生今天的发展状态。因此,不能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判断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也不能把德育育人的总目标作为评价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而应把课时目标作为判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依据。这个标准要求德育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在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几方面的要求具体明确,而且可检测。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检测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局限于知识性的问答。

(二)主体性标准——看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德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观察出来。如果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能够主动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就表明学生学得好,教学有效;如果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无所事事,学生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性标准——看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和教师的成就感

当学生对德育课教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喜欢上德育课,德育课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就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当德育课教师能够带着成就感走出教室的时候,表明教学是有效的。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及师训部门要加强德育课教师的培训,给予专业课教师一样多的机会,使他们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当下,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具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把课程作为中职生的生活过程来把握,在积极进行课内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模式等改革的同时,向其他学科和课外拓展的能力。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里的“亲师”就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情”与“理”的比较中,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应以“情”为先。这个“情”具体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及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应以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而获得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课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理通情不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排斥德育课教师,教学效果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四、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一)精选教学内容

面对大部分中职学校二年级学生就会去顶岗实习的实际,要完成部分中职德育课程计划要求的教学任务,学校和教师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中职德育课要选择让学生感到有用和实用的内容,并且不能脱离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脱离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道理,无论多么重要和有用,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轻视德育课是普遍现象。转变这种现象,实现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就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其中,讨论法、辩论法、案例法、模拟表演法等都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专业课常用的模块教学法,也可以在德育课运用。例如:在学习《哲学与人生》时,可以实行模块教学,分为“自然与物质世界”“运动与规律”“科学思维”“人生价值”四个板块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小发明”“模拟招聘”“我是小老板”、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教学活动,进行即興演讲、辩论、最佳创业方案等比赛。这些方法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能促使德育课“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对教师学生起着目标导向的重要作用。学校对德育课教师的考核要像专业课教师一样对待,要突出德育课是中职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地位。教师对学生德育课成绩的评定不能只以期末理论考试为准,要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要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使学生的品行有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校和教师就应切实实施以上基本策略,并下工夫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等,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金科玉律”。

猜你喜欢
德育课有效教学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