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会 谭婷
摘 要 自2016年秋季入学开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加入了新的内容。更名后的教材全方位地融入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新编教材贴近儿童生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在活动中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教材的变化改变了以往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发展,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低段儿童道德发展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对新编教材对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低段儿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40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Low Period
——Taking the first grade teaching material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YANG Zihui, TAN T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enrollment in the fall of 2016, the moral education textbook of education stage in China has been renamed as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added new contents. After the name change, the textbook is integrated with moral education, legal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contents in an all-round way. New teaching material close to the children's lives, to follow the law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activities to promote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changed the previous educational non-computer majors, education mode, adopt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children's moral cognition, emotion, will and behavior of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low period of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moral emotion and ethical behavior.
Keywords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low segment children; moral sensibility; moral behavior
黨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2016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2016年秋季入学开始,将小学教育阶段《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 以及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名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仅对学校德育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也会对儿童道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 新编《道德与法治》的依据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再次引起了我们对学校的德育审视和反思。[1]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学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对于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变革有利于教育的有效进行。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有利于推动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实现。[2]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参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而新编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渗透到各种活动主题中。[3]在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提出了小学阶段的目标,要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4]新编《道德与法治》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教材内容中。
2 新编《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特点
新编的教材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线,围绕儿童生活的场所,即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首先,新编的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发现新编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学生需要,直面学生的问题,关注当前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新编教材突出的特点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入一年級的小学生,面临着身份角色的转变。在幼儿园,儿童主要也以游戏和玩耍为主要活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就要转向学习为主,系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而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但需要引导他们角色的转变,因为他们还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玩,喜欢游戏,各种发展都还在玩耍和游戏中发展着。[5]第三,新编教材重视儿童的活动性,注意从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设计了各种制作活动、交流活动、学习活动、比赛活动等,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着各种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方面让儿童自愿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同时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到新知识,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正确的引导。
此外,新编的《道德与法治》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到显性显现和隐形融入相结合。在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孩子们要做有礼貌、诚实的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方面的内容。隐形的融入,主要通过情境引入、活动参与和生活化体验等方式。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6]
3 新编教材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分析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在人的道德发展的过程中,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德育需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正确的道德行为,进而实现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3.1新编教材对儿童道德情感的影响
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体验。指人们对一定的社会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7]道德情感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我认同感、对他人的同情感、对自然的敬畏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对自我的感觉主要指自我悦纳、自我认知、自尊。自信感等方面;对他人的情感主要是指要有对他人表示关心同情、体贴他人,对他人仁慈等;对社会的情感主要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公平公正感,以及爱国意识等。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我们知道,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理论过渡的时期,还未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在我们实际道德教育中,是如何培儿童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呢?
3.1.1 教材内容充分体现道德情感的主要内容
目前,道德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以往教材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层次性,形式呆板。[8]通过研读新编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首先,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道德情感的主要内容。其中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喜欢我自己”,一年级下册“我的手儿巧”引导儿童做一个有礼貌、诚实、勇敢的孩子。同时肯定自己的这些美德,通过培养和发现儿童的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自我悦纳,增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儿童对他人的道德情感主要从一年级上册“我的同学和老师”、“我的家”,引导儿童主动关心周围的老师、同学、家人,善于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与他们交往。对社会道德情感的培养则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儿童上学路上,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儿童要遵守交通规则;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要保护动植物,学会欣赏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丽。层次分明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道德情感。
3.1.2 引入生活情境,滋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涉及到个人与自我、他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系,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它需要现实生活的滋养。[9]培养儿童积极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除了需要正确的引导之外,还需要将道德情感的培养融入各种生活情境中。我国学者唐汉卫在《生活道德教育论》中,把学生的生活按照空间划分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新编的《道德与法治》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了儿童的生活中,并且将这些内容与儿童的实际家庭、学校、社会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上学路上”、“我的老师和同学”等单元,结合儿童上学路上的情境,从家里出发前的准备到上学路上的各种标志、到好好走路,对儿童进行道德情感上的启发。对于儿童学校生活接触最多的老师和同学培养他们合作、规则、集体意识等,引导儿童发现同学的有点和长处,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逐步建立起儿童道德情感的基础,促进儿童道德情感的积极发展。
3.1.3 重视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
道德认知是指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10]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是否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对于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儿童表现出什么样的道德情感,受到儿童已有的认识水平的限制,同时由于道德认知的不同,儿童对周围实物和人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感也不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对于很多具体的事物、行为等还没有形成深刻稳定的认知,因此所产生的道德行为也是极不稳定的,因此,首先要引导儿童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对事物和生活中的行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促进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的产生。新编的《道德与法治》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同于灌输式的该告诉儿童怎么做或者哪些想法是对的,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启发儿童,让儿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儿童首先从认知上认同这种做法和想法,才能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3.2新编教材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分析
检验我们道德发展的情况最终都要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的行为中,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中体现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情况。所谓道德行为就是指从行为中反应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11]小学阶段儿童正处于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关键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新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充分注意和重视到了这一点,全方位的培养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3.2.1 在社会探究和实践行动中引导儿童道德行为
首先,新编教材改变了以往灌输式、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儿童生活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中,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12]在现实生活的社会探究和实践行动中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我们知道,如果只是空谈道德知识,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是很难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新编教材,以儿童活动的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四大场域为主线,一方面,以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场景为例,模拟现实场景,引导儿童产生正确的行为。例如:“在上学路上”这一单元中,启发儿童观察路上的安全标志并理解其含义,模拟过马路场景,让儿童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在“亲亲大自然”这一单元中,带领儿童在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的情境中引导儿童爱护动植物。在现实的情境中加深和巩固道德知识,从而产生良好而道德行为。
3.2.2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样化引导儿童道德行为
更名后的教材重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儿童特殊的身心特征入手,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阶段理论,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处于他律的道德阶段。[13]一方面,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其自身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也主要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和态度;并且这一阶段的儿童面临着身份角色的转变,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中,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参与各种活动。新编教材重视儿童的活动性,注意从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设计了各种制作活动、交流活动、学习活动、比赛等游戏和活动,在每单元每一节内容后都设计了各种的活动和游戏,让儿童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2.3 重视道德认知、情感,共促儿童道德行为
此外,新编教材十分重视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道德认知是基础,而道德行为是关键。学校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上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道德情感是激发儿童道德行为的内在力量,影响着儿童道德认知的选择,同时也是儿童形成道德信念,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知行不一是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儿童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应该怎么做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往往不一定是符合规范的道德行为的。产生这样的根本原因在于这里的道德认知是“假知”和“浅知”,这里的“假知”主要是指儿童只知道他人所传递的道德信息、道德要求、道德命令、道德教条,并非真正、 科学的道德知識、道德真理。所谓“浅知”就是指人们只知道要尊老爱幼、要诚信勇敢等,但是却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行为,不了解其产生的根源,明白其真谛,也就很难维持良好的道德行为。[14]在新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开始逐渐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在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我的家”这一单元中,为了培养儿童尊老爱幼、体贴父母,引导儿童体会父母的不易和为自己做出的牺牲,自己对父母的贴心举动会给家人和自己带来很大的收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做诚实的孩子”这一节中,列举了一系列场景,让儿童认识到只有诚实、不说谎,别人才会更加信任你;勇于认错也是诚实的表现勇于认错的孩子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只有认识到相关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背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它的相关功能,我们才能有意识地遵守他们,并且能够坚持把它做好。引导儿童对这些道德知识。道德行为等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在具体的情境中也就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教材的更名,内容的新增,以及联系实际生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我们对于学校德育德重视,也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重视小学阶段儿童道德的发展,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专项资金资助学生项目“中小学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80942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波.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J].贵州民族报,2014.
[2] http//old.moe.gov.cn/public/business/htmlfile/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3] 杜文艳.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7(1):5-7.
[4]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N].2016.7.
[5] 雷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12-13.
[6] http://ww.doc88.com/p-4347660632107.html.
[7] http://baike.baidu.com/item/%E9%81%93%E5%BE%B7%E6%83%85%E6%84%9F/10761674?fr=Aladdin.
[8] 卢书欣.论道德情感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9(7):35-37.
[9] 李丹萍.学校生活中小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1-6.
[10] 陈会昌,庞丽娟,申继亮,周建达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沈阳出版社,1994.
[11]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2] 鲁洁.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5:68-70.
[13] 陈录生.“道德发展阶段论”与我国儿童道德认识发展规律[J].心理学探析,1989(10).
[14] 张正江.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与教育对策[J].教育导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