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双贵
[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
前列腺指男性管状腺体,位于泌尿生殖膈及膀胱间,由尖部、体部及底部共同组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结节状增生,属于临床常见前列腺瘤样病变,结节初始发于基质细胞自发逆转至胚胎阶段直至形成前列腺增生。有研究资料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高,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超过55岁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尚不存在确切的诱发机制,与睾丸、年龄、吸烟、酗酒、肥胖及人种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受病理机制复杂性的影响,轻者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重者尿失禁、血尿及急性尿潴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均为男性,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55、73岁,中位数年龄(69.5±3.3)岁,中位病程(2.6±1.8)月;观察组48例患者均为男性,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55、72岁,中位数年龄(69.1±3.1)岁,中位病程(2.9±1.7)年。根据以上各项基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对比不明显(P>0.05),存在对比研究的价值。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即:实行硬膜外连续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膀胱颈口5点或7点处为手术入路,沿内口处切至精阜形成标志沟;以标志沟为基准切除前列腺中叶及两侧叶,彻底切除前列腺残留组织修复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顶;针对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的患者静脉滴注20毫克速尿,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电凝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留置导尿管,术后48小时内持续冲洗,术后5日内拔除,给予适量抗感染药物。
1.3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不存在术后并发症;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狀有所改善且存在轻微术后并发症;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x±s)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比x2进行检验,如果P值低于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英文简称BPH)属于临床常见前列腺瘤样病变,发病率高,呈逐年递增趋势,多发于超过55岁的中老年人,尚不存在确切的诱发机制,与睾丸、年龄、吸烟、酗酒、肥胖及人种存在着密切联系,轻者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重者尿失禁、血尿及急性尿潴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按增生腺体组织比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分为硬化型、纤维腺瘤样型、腺瘤样型及纤维增生型。
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较为单一,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手术治疗为辅,治疗效果确切。作为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电极金属材料的创新发展,可快速产生400摄氏度高温汽化组织,具有手术切口小及术中出血量少等鲜明优势,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机体恢复,客观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易产生“水中毒”现象,并且手术视野较为清晰,不易损伤前列腺包膜及括约肌。
综上所述: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