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枝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尿道护理应用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针对实验组,采用综合尿道护理方式。结果 实验组在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尿道护理应用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综合尿道护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满意度;并发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特点包括疼痛少、安全系数高、恢复迅速、打击小等,被广泛应用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中[1]。其中,老年男性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主要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弱,且抵抗能力不断下降,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尿失禁、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康复造成一定影响[2]。本文探究了综合尿道护理应用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59.3±5.7)岁。实验组,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59.1±6.1)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以医嘱为指导,科学用药。实验组采用综合尿道护理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观察患者病情:术后,护理人员定时察看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尿量等,若恶心、抽搐、呕吐等症状持续出现,需及时转告给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②尿道护理:护理人员在强化自身责任感的前提下,及时检查患者情况,确保引流管处于顺畅状态,并根据引流液液体颜色,对冲洗速度进行适当调整。若引流管出现堵塞状况,可采用挤压引流管或生理盐水加压的方式达到冲洗效果。术后,对膀胱需持续冲洗3~5 d,并观察患者尿道情况,避免受到感染。与此同时,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平卧位置,将气囊导尿管固定于臀部内侧,指导患者将下肢往外延伸约15°,使气囊的作用得到发挥,减少患者出血几率。另外,为保证患者尿道清洁,用消毒棉球擦拭患者导尿口,2次/d及其以上,避免导尿口受到感染而出现红肿等症状。术后3~5 d,患者尿液颜色变浅,则可拔掉导尿管。患者若能自行排尿,且偏正常状态,则应指导患者自我解决生理问题,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引导患者多喝水,尽可能少摄入辛辣食物。③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采用多样化形式,缓解患者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认真回答患者疑问,尊重患者隐私。
1.3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患者满意度,其中,评定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对比 基于不同护理方式下,采用综合尿道护理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并发症对比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属于较常见的男性疾病,其与人体内雌雄激素失衡存在密切联系,常见于老年男性,且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尿频、排尿困难、血尿等为主[3]。
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式,其具有疼痛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具有前列腺增生治疗“金标准”的称号[4]。与此同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继发性出血、尿失禁、膀胱痉挛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实施综合尿道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5]。
综上所述,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患者,实施综合尿道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祥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综合尿道护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2:139-140.
[2]牟玉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9:124-125.
[3]张劲松.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综合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288.
[4]巢玉娣,马荣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综合尿道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2:479-480.
[5]董峻峰,张文燕,严深平,等.综合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10:105-106+109.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