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东,汪 娟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类结构对比研究
蒋国东1,汪 娟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本研究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从国内外主流媒体中选择英汉新闻各30篇,对比分析此类英汉新闻语类结构异同点。研究表明,除了开篇语步,英汉新闻在其余四个语步中都表现出差异,这与英汉记者的交际目的和文化价值有关,研究结果运用于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新闻语类的语篇结构和人际意义,提高新闻阅读鉴赏力。
“一带一路”;英汉新闻;对比研究
我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相关新闻频繁占据国内外主流媒体头版。目前,“一带一路”新闻研究主要以传播学和新闻学视角为主,分析新闻体裁、报道主题、宣传策略和舆论环境等[1],研究内容比较宏观,缺乏语篇层面的微观研究。与此同时,国内语言学家对语类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语篇,例如柴同文运用语域和语类理论研究学术致谢的语类结构[2],唐青叶从情态角度探讨了书评的语类结构[3],陈明芳对比分析了不同学科论文文献综述的语类结构[4]。可见,“一带一路”新闻语类尚未引起语言学界的足够关注,相关语言学研究数量很少,英汉对比研究更是鲜有学者涉及。本文以语类结构潜势为理论框架,对国内外主流新闻机构的“一带一路”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探讨此类英汉新闻语类结构的异同点,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揭示“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篇交际目的和语篇结构的关系,并把研究结果运用于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新闻语类结构意识,帮助学生透过新闻语篇结构读懂新闻作者的价值取向。
本研究从《人民日报》和TheAssociatedPress各选取30篇“一带一路”汉语新闻和英语新闻,英汉新闻语料的刊登时间都是从2013年10到2017年7月。为了确保英汉对比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在搜集语料时不仅保证刊登时间的一致性,而且注重新闻内容的可比性。基于“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笔者对60篇“一带一路”新闻语料作了语篇结构分析,着眼于“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类各自的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和它们出现的顺序。本研究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旨在揭示“一带一路”英汉新闻的语类结构,对比分析异同点,探讨其背后隐藏的交际目的,以及对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启示。
Halliday & Hasan(1985)提出“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GSP)理论,认为“语类结构潜势”(GSP)是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在不同语境中的体现,涵盖了某种语类可能表现出的所有语篇结构,每种语类结构潜势体现了必要成分(obligatory elements),可选成分(optional elements)和所有成分可能的排序(possible sequences)[5]。
语料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新闻语篇有5个语步:开篇(Opening)、解释(Explanation)、背景(Contextualization)、评论(Appraisal)和详述(Elaboration)。每个语步包括2个步骤。笔者对60篇英汉新闻语料的语步和步骤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步和步骤的出现频率
如表1所示,开篇和详述是此类英汉新闻的必要成分,出现频率为100%。而解释、评论和背景是可选成分。
开篇语步包括标题和导语两个步骤,旨在点明新闻主题,吸引读者兴趣。在英汉语料中,标题属于必要成分,这是新闻报道的写作规范,每篇新闻必定有个标题,同时也表明英汉新闻作者都高度重视标题,力图通过精彩标题展现新闻精髓,常见方式是转述新闻关键人物的核心话语,这与廖杨标的研究结果一致[6]。
1.Xi Jinping Says the Rejection of Protectionism Is Part of What ‘One Belt, One Road’ Is About.
2.智利前总统:借“一带一路”东风让更多中国企业踏上智利。
上述例子中,英语新闻标题转述习主席,明确“一带一路”目的之一就是拒绝保护主义。这和汉语新闻标题一样,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可见,读者通过阅读标题,便对新闻主旨了然于胸。导语在英汉语料中的出现频率都较低,属于可选成分,这说明英汉新闻作者都把开篇元素集中在标题,力争开门见山。
详述语步包括重述和举例两个步骤,其中重述是必要成分,举例是可选成分。重述是对开篇中的新闻元素进行扩展补充,往往紧跟着开篇。
3.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Monday urged major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to join his new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rejecting protectionism in seeking global economic growth.
4.日前,在“中智一带一路计划:贸易、投资与金融对接机遇”座谈会上,智利前总统、智利特命全权亚太大使爱德华多-弗雷表示,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踏上智利国土。
上述英语例子中,重述就是标题的扩展,补充了习近平的身份,发言的时间、对象和目的。这和汉语例子中重述步骤一样,都是新闻开篇最直接的延展,其性质和功能与开篇相似,都是新闻必要成分,读者通过阅读重述,加深了对开篇中新闻要素的印象和理解。英汉语料在详述语步的差别体现在举例,英语新闻在重述之后往往是举例,出现频率高达93%。
5.Xi pledged MYM124 billion … by expanding links between Asia, Africa, Europe and beyond.
而汉语新闻中举例出现频率较低,只有26%。这表明,英语新闻更重视通过例子来扩展开篇要素,使得详述语步更具体,更丰富,更生动。而汉语新闻更多以介绍客观信息为主,缺乏联想和对比,略显枯燥和单调,这证实了程果的研究发现[7]。
解释语步包括原因和结果两个步骤,都是可选成分,旨在表明新闻要素的前因后果,新闻事件发生的缘由和影响。表1显示,汉语新闻注重描述结果,而英语新闻更关注原因。
6.“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s still very relev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oday,” Xi said.
7.演讲者们从一带一路的框架内出发,着重探讨了中智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矿业等其他领域的发展前景。
上述两例中,汉语新闻描述了新闻当事人对“一带一路”倡议未来的展望,预测了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而英语新闻转述习主席的话,表明了该倡议的动因,即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后,旨在发展当今世界经济。通过对语料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汉语新闻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英语新闻更注重该倡议的提出初衷和运行机制。换言之,在解释语步中,汉语新闻注重“一带一路”的效果和意义,英文新闻关注“一带一路”的起因和过程。
评论语步分为评论事件和评论人物两个步骤,且都是可选成分,目的是表明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和新闻人物的价值取向。从表1可见,汉语新闻和英语新闻都以评论事件为主,旨在呈现“对事不对人”的客观报道。
8.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seen as part of China’s answer to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deal.
9.智利外交部国际经济关系总司司长宝琳娜-纳萨尔高度评价了中智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11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该协定在今年进入的新阶段予以了展望。
上述两例中,汉语新闻通过间接转述新闻人物,点评了中智贸易协定的成果和前景。英语新闻通过被动语态,隐藏评论者,点评“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机,即中国对泛太平洋合作协定的回应。笔者发现,汉语新闻中评论手段以转述为主,而英语新闻的评论方式更丰富,包括转述他人,直接陈述和被动语态等。可见,在评论语步中,虽然英汉新闻都以评论事件为主,但评论手段是有区别的,汉语记者往往隐藏个人态度,规避人际责任,把评论的交际成本和风险转移到转述对象上,以避免与读者产生评价立场的冲突,而英语记者更多直抒胸臆,表明立场,愿意承担评论的人际风险。这反映出汉语文化推崇的“和谐相处,万物合一”的东方价值观[8],故汉语记者往往转嫁评论风险,努力和读者建立评价同盟,而英语文化则鼓励个体自由,价值多元,社会多样,故英语记者欢迎读者的质疑和挑战。
背景语步分为对比同类事件和回顾事件进程,两个步骤均为可选成分。前者描述类似事件,引导读者以此为参照对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后者描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旨在通过历史背景,呈现新闻事件的发展全貌。由表1可知,汉语新闻侧重回顾新闻事件的纵向发展,而英语新闻强调与同类新闻事件的横向对比。
10.The TPP has effectively been killed by Trump, who has withdrawn U.S. support. In contrast, Xi said China’s Belt and Road plan would be inclusive and open to all.
11.据介绍,自2005年《中智自贸协定》签署以来,中国一直是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从1974年到2015年,中国在智利的投资额累计已达到2.59亿美元。
以上例子中,汉语新闻交代了新闻事件(中智“一带一路”座谈会)的背景,回顾了中智两国贸易发展的历史,表明中智座谈会是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中的重要事件,肯定过去成就,坚定合作决心,为今后的共赢互惠提供了政治互信和政策保障。英语新闻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泛太平洋合作协定”进行对比,用effectively,killed等评价词汇点评了美国主导的TPP(泛太平洋合作协定),表明美国不再支持全球贸易一体化。相比之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开放的,欢迎世界各国加入其中,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可见,在背景语步中,汉语新闻往往从历史角度报道“一带一路”倡议,英语新闻强调该倡议与其它事件的可比性。这与英汉文化差异有关,汉语文化追求和谐一致,故汉语新闻通过追溯历史,展现“一带一路”新闻事件发展脉络的完整和统一,而英语文化提倡社会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故英语新闻往往报道社会矛盾、法制失衡和道德缺失,通过对比同类新闻事件,强化该倡议与其它事件的差异,突显利益冲突。
英语报刊阅读不仅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而且阅读英语报刊,尤其是新闻,是广大英语学习者获取资讯和提高英语能力的常用手段。目前,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仍然以讲解新闻词汇和句型为主,停留在语法-词汇层面,忽略了语类结构对新闻阅读的重要性。新闻语类结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新闻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中心主旨和交际目的,以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新闻阅读障碍。本文已经分析了“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类结构的异同点,除开篇语步外,英汉新闻在详述、解释、评论和背景语步中都表现出了差异,这与英汉记者的交际目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身份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我们在阅读英语新闻时,也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应该考虑英语新闻语类的规约以及语类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教师可以对比相同主题的英汉新闻语类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英汉语篇结构的异同点,探讨英汉记者各自的交际目的和人际态度。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是分析语类结构,以具体英语新闻为例,向学生展示该语类的结构潜势,同时指导学生分析相同主题的英汉新闻语类结构的异同点;第二是独立分析语篇,要求学生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自主分析英语新闻语篇;第三是考察语类结构意识,打乱英语新闻语篇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该语类的结构潜势,重新排列结构成分,组成符合该语类规约的语篇;第四是分析语篇交际功能,指导学生依据英语新闻语类结构分析具体语篇的交际目的、文化价值和人际意义。
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对比分析了60篇“一带一路”英汉新闻的语类结构,探讨了各语步和步骤的内涵意义和交际功能,总结了英汉语篇结构的异同点,并分析了这些异同点背后蕴藏的英汉文化差异。我们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提出了四条具体教学步骤,旨在帮助学生洞察英语新闻的交际目的,掌握英语新闻的语类结构,理解英语记者如何运用语篇建构策略来实现新闻交际功能,以及这些策略和功能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最终提高学生对英语新闻的批判性阅读能力。由于“一带一路”新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本研究无法穷尽相关新闻语料,而且英汉对比研究难免带有主观判断。因此,“一带一路”英汉新闻语类的对比分析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语料、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1] 周凯.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5(3):18-20.
[2] 柴同文.学术致谢的语类结构及其功能变体研究[J].外语教学,2012(6):24-34.
[3] 唐青叶.书评的语类结构及其情态的力量动态阐释[J].外语学刊,2004(1):51-55.
[4] 陈明芳.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语类结构与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12-16.
[5] Halliday M A K,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6] 廖杨标.对外经济新闻报道框架分析—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5(11):171-172.
[7] 程果.当前国际舆论形式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宣传[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256-262.
[8] 施旭.文化话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9.
AContrastiveStudyof“OneBelt,OneRoad”EnglishandChineseNewsGenericStructures
JIANG Guo-dong1, WANG Juan2
(1.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Drawing on the 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 the study compares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texts of “One Belt, One Road”. By analyzing 30 English news items and 30 Chinese news items from the mainstream media outlets from home and abroad, the study finds that except the opening move, Chinese news and English news demonstrate differences in each of the other four move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nd cultural valu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reporter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news reading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grasp English news generic structure and its interpersonal significance, thus improving their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news texts.
“One Belt One Road”;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contrastive study
10.13954/j.cnki.hduss.2017.06.012
2017-10-0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NDJC045YB)
蒋国东(1980-),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应用语言学.
H319
B
1001-9146(2017)06-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