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 培养探讨

2018-01-03 09:36韩科杰余敏希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韩科杰 余敏希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方法,要注重学习情境的搭建,进行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引导,合理的鼓励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最终的计算能力提升成效。具体的操作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保证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多做学生在技巧、规律上的引导,避免陷入单一的问题中,掌握方法可以有效地应对多种计算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甚至影响着其他内容的展开效果。有了较好的计算能力,才能更好地辅助其他数学逻辑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的掌握。甚至在数学考核中,很多学生因为细小的计算能力偏差而导致最终的成绩不佳。计算能力不仅仅考验学生的算术理论掌握能力,同时也需要考验学生的细致性。因此做好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训练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

对于计算能力培养而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环境中,对应的计算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基本的情境教学氛围,通过情境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专注性,更好地理解情境之中的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的理解力。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是单一个别的元素堆积,而是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情境推进氛围,在情境中需要合理的运用生活化、兴趣化的内容引导,由此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氛围中。要将课堂情境氛围与计算氛围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性的感知到数学计算的内容,同时可以在这种繁杂的内容中抽离出精华来更好地掌握计算的规律。通过实际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在数学计算问题上的理解与应对能力。情境的构建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生活化举例元素、课堂上可以利用的数学计算元素等,由此来更好地让情境生动直观,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例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中,可以设计情境比如大家在超市购物,随机举例小朋友买巧克力、糖果、文具的价格数量,然后让学生计算自己要购买物品的价钱,这个价钱尽可能地设定在100元以内,这种情境的构建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實用性与体验积累丰富性,学生理解起来不会产生认识的困难。

二、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在计算能力上需要有更牢固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只有纯熟的掌握基本理论规律才能更为高效的实操。虽然在实际的情况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的解决,但是缺乏理论规律的引导,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把控方法的规律,要从具体的方法中抽离出来,寻找对应的规律与特点,而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套用方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缺乏理论与规律的引导,知识单纯地针对每个题目做方法的阐述,学生虽然掌握了这个题目的解题计算方法,但是如果出现新的问题,仍旧不能遵循某种规律来展开完善细致的计算解题。例如,在加法运算中可以通过加法交换律,从而提升计算的便捷性,如12+25+18=12+18+25=30+25=55。就可以达到计算的便捷性,避免计算的偏差。

三、注重举一反三的运用

在计算能力中,每个学生在解题中的习惯不同,因此教师要提供多种计算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多样化与举一反三的处理办法可以有效地满足分层教学的效果,达到因材施教。教师自身认为的最好解题计算方法

不一定是每个学生认为最好的方法。因此,对于同一个计算问题,教师可以罗列多种算法来符合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也不能强硬性的灌输一种算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喜好。虽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但是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其他计算方法的操作规律,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为全面的计算素养,应对多样化的题型变化。不同的解题方法虽然在同一个题目中会有难易操作的差别,但是其操作的方法规律可以适用于其他题型。因此,没有绝对最佳的计算思路,主要依据实际问题情况而定。在A题型中最为适应的方法可能在B题型中就会是相对复杂且计算难度更高的解题思路,因此,要灵活应对,寻找到每个题型以及每个学生最便捷的计算处理方法。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由此来更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例如,在小数加法计算中,45.9+5.1可以改为45+5+0.9+0.1=50+1=51,也可以改为45.9+0.1+5=46+5=51,还可以改为5.1+0.9+45=6+45=51。

四、注重计算主题教学

日常可以依据计算教学推进情况做合理的主题活动教学。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问题特点做主题强化训练与指导。可以做好主题备课,将大量的同类型或者同一考点的题目做强化训练,针对每个类别做解题方法、注意事项的讲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大量同类型题型的集中训练,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做针对性的引导,这种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将问题集中化处理,提升体验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同时通过训练来纠正问题,附带在技巧与规律的指导下提升计算能力的效率。具体主题活动可以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操作,让学生得到针对性训练,提升学习效率与兴趣。例如,可以抛出相对难的计算问题,发挥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的能力来解决问题,从中也可以分享同学之间的解决技巧。学生之间的沟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成人教学往往带有很多成人的思维,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引导。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小组学生关系,让其日常的计算学习得到更好的辅助。同时在主题学习中,需要做好自主学习训练。主题学习中,不仅要听教师的指导,还需要让学生反馈情况,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针对性的引导。在合作学习以及其他学习中,学生的表达以及提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困境,了解学生是解决学生计算问题的基础。例如,在计算题训练中,可以专门设计计算题主题,主要考验学生复杂运算的能力,对于六年级学生,可以将分数、小数混合在一起,加大计算的每个组成数量,如可以让学生计算0.9+18×1.2+15÷5+2.3×0.9+45÷5+32×1.2,让学生自行训练组合观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谁先最快准确地计算出来,可以大量汇集这种计算题用以训练,让学生懂得观察与搭配的运用,同时可以更为复杂且没有规律性,让学生学会复杂的运算。

五、注重师生互动了解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增进师生互动了解,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计算题训练中,将学生出现问题的类型、原因做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的整体情况。从情况收集中归纳出可以开展的针对性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接受的计算能力培养方法。例如,学生有的是审题问题,有的是数据转化缺乏细致性,有的是公式转化记忆不到位。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做对应复杂问题的强化练习,专攻学生的薄弱点,让学生的弱点得到针对性关注与纠正,提醒学生注意。师生互动还可以通过家属辅助,尤其是很多学生较为惧怕教师,不敢表达自己的问题,但是在家长面前会更为真实地反映,因此可以多与家属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沟通中,要指导家长保持合理的方法,避免孩子隐瞒或者惧怕,同时多观察孩子在作业完成中的情况,让家长也充分总结学生的计算情况特点,将情况更加真实、全面、深度地反馈给教师。

六、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虽然当下很多计算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技术取代,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仍旧非常重要,是训练学生基本逻辑能力与事物便捷分析能力的基础。虽然智能技术高超,但是不能取代人自身的能力升级。只有做好基础技能的掌握,人们才能在前人基础上设计更多优质的技术。当下智能技术仍旧依赖人的智慧来支持运转,如果没有优质人才的运算能力,智能技术依旧不可能保持性能与提升智能技术的与时俱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计算能力训练的价值,只有教师充分认可,才能更好地让计算能力教学发挥实质性的进步,不断地满足新时期教学情况所需。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