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2018-01-03 09:20张颖颖
健康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相玩游戏发作

张颖颖

今年3月份以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陆陆续续地接收了几个孩子,年龄在12~16岁之间,有自杀倾向,基本上都是女孩子。”临床心理科主任谢建介绍说,这些孩子都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疾患,常发生于青少年。

病房里有个叫小裴的女孩子,今年12岁。入院当天除了母亲陪伴,还有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孩,一打听才知道是所谓的“男朋友”,其实是男同学。两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在病房里旁若无人地抱在一起。护士长章启秀是一位11岁女孩的母亲,身为人母的她看到之后禁不住提醒小裴的母亲管管小裴,小裴的母亲说“怎么管,一管就说要以死要挟。”

13岁的舟舟也是个女孩,来就诊的时候手里一直捧着手机玩游戏,起初家人以为是玩游戏玩得成瘾,但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舟舟情绪稳定后不再玩游戏,没有手机一样很开心。因为与父亲关系紧张,舟舟只要看到父亲就会情绪不稳定。有过两次离家出走的经历,舟舟说自己很舒服,感觉得到了解脱似的。主治医师胡长春说,舟舟是——位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性格外向开朗,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是上初中后开始莫名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有时因为小事或莫名的不开心,感觉脑子变笨,读书读不进.伴有不想活的想法,有时很开心,话多,但维持时间不久。两种状态交替发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差,自卑,沉迷游戏。

和舟舟同龄,也爱玩游戏的另外一位女孩叫小敏,1年前有服用抗抑郁药物史,自行停药后抑郁症状复发,沉迷于游戏,不肯上学读书,经常和父母吵架。主治医师胡长春说,小敏1年前无明显原因下出现心情不好,睡眠差,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曾有不语不动的木僵表现,当时是1次抑郁发作。治疗好转后能够正常读书,但是家长担心药物副反应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小敏近半年主要是情绪不稳定,反复有不想活的念头,脾气暴躁,自己难以控制,由此不能坚持读书,沉迷于游戏,和父母关系紧张。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大多数人对这个名称比较陌生,简单地讲就是躁狂、轻躁狂与抑郁反复交替发作的心境障碍。该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双相型情感障碍和双相II型情感障碍。双相障碍首发会以抑郁为主,往往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踝狂或轻踝狂症状。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感高涨、思维奔放、言语和活动增多等症状。而抑郁发作时,会表现出持续的焦虑悲伤、思维缓慢、精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是双相障碍临床表现远比概念描述的复杂,尤其是轻躁狂的判定比较困难,导致整体识别率低、误诊率高,治疗率低。首次出现肯定的双相障碍临床症状后,需经过5~10年才能确诊;平均经过3名或3名以上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诊视才能明确诊断;双相障碍误诊率近80%,其中69%的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其中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的概率最高,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等使得病情恶化,治疗更加的困难。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而抑郁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5岁以后,所以青少年阶段的情绪问题多是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一般不典型,典型的躁狂发作非常少见,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容易发脾气,多伴有割手腕等自杀、自残的念头和行为。开始起病多以抑郁为主要表现,双相抑郁的特点是发病比较早,11~12岁就起病也就是初中或者小学六年级;发作次数多,反复抑郁发作,且起病急,缓解快;多伴有混合特征和反向特征,易激惹,情绪多变,不开心,同时思维活跃,睡眠过度,精力旺盛;多伴有自杀的意念和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多比较聪明,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差,有的则沉迷于游戏,发病的阶段又是性格完善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可能就永远错过了。因为双相的病人

相关链接:

由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不能单独借助于实验室检测,主要依赖于对病人表现的观察,如果我们发现周围人抑郁发作时有以下特征,高度怀疑双相障碍可能。

●发病早(首次抑郁发作年龄<25岁)

●季节性情绪变化

●一级亲属家族史中有双比较聪明,所以又被称为“天才病”。歷史上有很多名人被双相障碍所困。从《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到《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从梵高、玛丽莲·梦露、费雯丽、张纯如到丘吉尔……它一方面是在文艺界中流行的“天才病”,造就了很多文化巨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毁灭性的病魔,其自杀率在各种精神疾病之中独占鳌头。

相比其他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更为复杂和棘手。但是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只有预防和治疗这种天妒英才的恶疾,才能让创造的相障碍患者

●抑郁反复发作(≥5次),且发作缓解时间短

●既往抗抑郁药疗效差

●治疗后心境快速变化,诱发躁狂或轻躁狂

●抑郁伴精神病性症状

●睡眠过多或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

●贪食或体重增加天才得以延续。

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率在重性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不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抱憾终身。为什么这些孩子都会自杀呢?谢健主任说,第一他们是想用肉体的痛苦代替心理的痛苦;第二他们本身就想寻求死亡。进一步去细究,其实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有共性问题的,就是父母关系不好。这个阶段刚好处于孩子的成长期,成长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会很大。同样,患有疾病的患儿如果家庭关系好,他的愈后会比较好。最后,谢健主任建议如果父母的感情出现危机,请尽量不要在孩子的成长期做出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抉择,等到孩子成年后,这样对孩子的伤害会降到最低。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请关注和爱护我们的孩子。

●病前具有情感旺盛,循环气质,边缘型人格障碍

●青少年反复抑郁发作(≥5次),且起病急,缓解快

温馨建议:患者可每天记下情绪状态、症状、治疗情况、睡眠以及生活事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也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让治疗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双相玩游戏发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双相抑郁也是抑郁症吗?
回到古代玩游戏
警惕隐藏在自言自语后的癫痫
双相型障碍概述
双相障碍:天才与疯子之间
神回复
玩游戏
卒中后痫性发作63例临床分析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