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733000甘肃武威市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的原因、发作类型与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卒中后痫性发作,病灶主要位于脑叶,占所有患者的81%,基底节区少见,仅占10.5%,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多见,占80.7%。结论:卒中后痫性发作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有关,且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为主。
关键词 卒中 痫性发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17
由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25万~180万/年,因此与之有关的痫性发作逐渐受到重视。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卒中后痫性发作63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卒中后癫痫的原因、发作类型及治疗基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39例,女24例;年龄42~75岁,平均61.6岁;其中脑出血28例,脑梗死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已除外卒中前癫痫发作史、脑干病变的去大脑强直以及脑出血、术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癫痫。入院时均接受了全面的临床神经系统检查,随访时间0.5~2年。
临床表现:63例均为急性发病,安静状态下起病35例,活动状态下起病28例;发作类型:单纯部分性发作2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4例,部分发作扩展到全身发作8例,全身性发作6例,其中强直-阵挛性发作3例。
发作时间:早期发作(卒中后2周内发作)52例; 卒中后2周~2年内出现痫性发作11例。
痫性发作与卒中部位的关系:见表1。
EEC:63例中47例经EEC检查,31例异常,广泛尖、棘波12例,棘慢波19例。
治疗及转归:早期发作52例中:2例死于癫痫持续状态,48例经抗惊厥、脱水等处理,痫性发作控制后2周内无再次发作,2例继发性癫痫发作,2周后反复癫痫发作。迟发性发作11例,经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方能控制痫性发作。
讨 论
脑卒中部位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卒中后痫性发作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卒中的发病率高,所以卒中引起的癫痫仍占成年继发性癫痫的首位。本组分析显示:①卒中后痫性发作与卒中的部位关系密切,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病灶多在皮层,占81%,而皮层下少见,仅占10.5%。②卒中后痫性发作以早发性为主,占84.2%,其中以24小时内发作为主,占早发性的66.7%。
卒中后痫性发作的机制:癫痫与大脑神经元细胞高度异常兴奋产生异常放电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血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同时诱发皮层血管痉挛,一方面诱发血管弥漫性痉挛,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另一方面脑血肿、脑水肿等机械刺激,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紊乱,导致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关于脑梗死急性期出现癫痫,包氏[2]认为这与脑梗死后较大脑血管突然闭塞和侧支循环来不及代偿,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有关。出血性卒中后血肿对脑组织的直接破坏,血液成分的直接刺激,继发脑血管痉挛,神经元缺血缺氧而致痫性放电,继之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缺血、缺氧、血液分解、代谢紊乱等异常,致使脑神经元放电急速加剧、增大、同步化而引起癫痫发作。晚期癫痫的发生是由于血红蛋白、铁及铁蛋白、神经元变性,胶质增生,卒中囊等形成癫痫灶致癫痫发作[3]。
治疗建议:早发性者以抗惊厥、脱水为主,几乎不用抗癫痫治疗。迟发性痫性发作是由于中风囊形成及胶质增生等引起,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失,需严格地进行系统治疗。
参考文献
1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19-321.
2 包礼平.貌似脑出血的缺血性卒中16例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6,1:13.
3 解学孔.癫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