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加出幸福新图景

2018-01-03 02:36
创造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云南省云南

旅游+扶贫:加出幸福新图景

江仕敏

十月下旬的云南,浓浓的秋意铺天盖地袭来。行车于滇西北的山野之间,天气晴朗,空气洁净,放养的羊群、牛群悠闲地散落在草原上。走进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奶思村,一座座白色藏房隐藏在松树林中,碧澄的阳塘措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泠泠的光。尽管天气日渐寒冷,但前来这里的游客依然不少。湖畔拍照留影,林中呼吸新鲜空气,在宽敞的藏房里品尝醇香的青稞美酒和香甜的酥油茶、听藏民的牧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仙境般的旅游体验。

从过去的贫困村到现在的旅游目的地,奶思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旅游+扶贫”的成功样本:依托“阳塘措”旅游资源,探索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通过设立服务员、保洁员、保安、演艺员、讲解员等岗位,优先照顾村里55户精准扶贫户的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每年给村民带来了近80万元的收益,成为低收入农户就地就业、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奶思村的发展,是云南省把旅游扶贫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的一个缩影。在云南,越来越多的穷乡僻壤,正随着旅游产业扶贫的深入推进,变了模样,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热门景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旅游扶贫大有可为

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优美、生态良好的地方,大多是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是精准扶贫的“硬骨头”地区。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却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列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重点,不仅成立了云南省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规划谋划旅游扶贫工作,还组织开展云南旅游千企千村帮扶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全省上下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盘活广泛分布于贫困山区、边境地区、民族聚居区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旅游扶贫正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成为云南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受益于美丽的山水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乡村旅游这一“大蛋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生活有了新模样。

来自省旅发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投资达180.8亿元,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308.6亿元,累计直接从业人员43万人、间接就业80.61万人,带动超过20万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出列290个村。

今年1-9月,云南省乡村旅游完成投资157亿元,接待游客13589.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92.95亿元,累计直接从业人员45.34万人、间接就业130万人,累计带动15.4万贫困人口脱贫。预计今年内全省乡村旅游投资将达到210亿元以上,全年将带动18万贫困人口脱贫。

明确任务精准发力

回望过去,旅游业发展让越来越多云南人民从中受益。成绩令人欣喜,任务仍然艰巨。按照《云南省旅游扶贫工作方案》,从2016年到2020年,云南全省要实现旅游产业综合带动8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

为此,云南省将重点实施精准旅游扶贫“123518”工程,即:1个全域旅游扶贫示范州(怒江)、20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500个特色旅游扶贫村(其中,省级100个、州市级150个、县级250个)、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建设,旅游产业综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80万人以上。到2020年,云南省乡村旅游接待力争突破2.0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人民币,乡村旅游综合带动就业270万人以上。

针对目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旅游扶贫特色村建设,云南省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着力将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成为自然景观好、乡村环境美、文化特色浓、市场前景好、扶贫带动大、乡风文明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特色村和美丽乡村。

硬性指标为,要实现每个旅游扶贫村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比重20%以上;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10户以上;村内至少有1个旅游小景点或周边区域至少有1个A级以上景区点、10家以上农家乐和农业庄园,旅游开发建设投资超过1000万元。

此外,按照旅游扶贫到户、因地制宜发展、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云南省还将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户结合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以特色餐饮、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森林人家、旅游农庄、乡村客栈和民居旅馆;积极鼓励和支持一批贫困农户、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带头人等,开发民族文化工艺品、传统手工艺产品、农特旅游产品,广泛拓展增收渠道。

观念比机遇更重要

2005年以前,昭通鲁甸小寨镇,仅仅是昭鲁大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靠天吃饭的农业乡。自政府引导群众种植樱桃、冬早蔬菜、开发月亮湾度假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樱桃走廊、农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以来,小寨樱桃的名气越来越大,仅第十一届樱桃节期间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性收入6800余万元。

一样的土地,一样的种植,换种经营模式就能带来新的转机,关键是要更新发展理念。

旅游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农村脱贫,收入的增长仅是其中一部分。交通是否便捷?环境是否整洁?行为是否文明?这些都是乡村旅游业应关注的问题。旅游扶贫不一定要把乡村打造成一个景区,其发展思路却是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这才是农村脱贫的最终指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给新一轮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11月1日,西南片区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会在怒江召开。会议要求,做好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要做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要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二是要走对路子;三是要抓好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营销三个重点;四是要突出“精准扶贫”,根据资源产业、市场情况,精准发力,切实使旅游与其他的扶贫手段、扶贫措施共同成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五要强化机制保障,加强领导机制,完善发展机制,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抓旅游、各地各部门参与旅游的发展格局,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旅游扶贫云南大有可为。比如说,按照旅游扶贫到户、因地制宜发展、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云南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以特色餐饮、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森林人家、旅游农庄、乡村客栈和民居旅馆。比如说,云南还可以积极鼓励和支持一批贫困农户、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带头人等,开发民族文化工艺品、传统手工艺产品、农特旅游产品。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将更有底气。

再进一步来说,云南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也已经成为了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一张靓丽的名片,但目前也存在着竞争无序、业态落后、管理滞后等问题。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云南就应充分发挥好旅游资源优势,做好产业规划,优化旅游环境,提升品质、打造精品,擦亮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并不断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凝聚发展合力。

事实上,大资本流入云南乡村旅游市场已成为常态。11月17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分别与首旅如家酒店集团、远盟康健科技有限公司、中金国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17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签约。根据合作协议,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将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结达木景区落地云南省第一家“如家小镇”;中金国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贺纳傣族古寨小镇等13个项目上进行投资。

转变理念,做大做深“旅游+扶贫”大文章,打造滇派特色乡村游,把好生态变为“摇钱树”,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云南无疑将带给我们更多期待与惊喜。

2016年至2017年9月,云南乡村旅游累计带动超过35万贫困人口脱贫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