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乐飞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样写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教师如何让历史课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深入浅出的学习中增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使得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严重地脱离了学生实际,照本宣科、“满堂灌”之类填鸭式教学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课程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使得教学过程“事倍功半”。我们学校不断探索课堂改革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新的课堂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几点感想。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如果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的前提条件。
例:我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时,排演了一幕小话剧。
第一幕:
【报童】吆喝:“号外,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学生】买了报纸,看完后情绪激动,将报纸扔在地上。
第二幕:
【学生】游行示威,情绪激动,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廢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
【军警】在大街上逮捕游行学生。
第三幕:
【工人】拍案而起,说道:“我们支持学生运动,不干了,罢工!”其他工人听后,附和道:“对,罢工!”
【商人】聚在一起商量道:“我们支持学生运动,停止营业。”
【学生】继续游行示威,高喊:“释放被捕学生。”
第四幕:
【政府官员】气氛凝重,个个眉头紧皱,沉思一会儿,一人宣布道:“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二、精心安排课堂结构,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课堂结构基本是这样的:
(一)课前板书:学习目标
(二)课堂具体任务分配:
1.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导学案预习情况,然后进行总体评价,并分配上课的任务。
2.学生站起来讨论:统一导学案答案,做好订正(用红笔);各组小组长统一展示、点评的人员与任务分工。
3.导学案打分: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导学案订正情况给予打分。
4.分小组板演或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
5.课堂小结。
6.学生写思维导图。
7.总结打分。
8.当堂练习。
根据这样的安排,课堂上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学生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三、合理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求真理;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如何合理地开展课堂讨论,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精心命题是关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取课本上史料,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应在课堂中增加一些新颖的材料,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发言,去探究。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当学生沉默时,老师要提出话题,打破沉默,鼓励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教学目标,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学生的讨论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之处,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四、总结与反思
根据“高效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喜欢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注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新课程要求能够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很难让学生把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让学生发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及时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丞待解决:怎样搞好课前预习指导,包括预习内容、时间、方法等;怎样进行课前培训,包括人员、内容、时间、方式等;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包括讨论内容,组织方式等;怎样有效展示,包括内容、展示学生、展示方式等;怎样进行有效点评,包括点评哪些学生、点评的方式和方法等;教师点拨怎样设计,包括点拨内容、点拨方法、拓展深化的内容等。
参考文献:
[1]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J].历史教学,2009(12).
[2]龙会咏.打造历史教学的高效课堂[N].西藏日报,2012-12-09.
[3]曹小其.历史教学反思[N].甘肃日报,2012-03-19.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