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与提高途径探析

2018-01-02 19:51艾竹君曾玉韩卓君陈晓霞李文硕隋佳惠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提升途径现状调查

艾竹君+曾玉+韩卓君+陈晓霞+李文硕+隋佳惠

【摘 要】 本文以海南省四所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认为,在个人方面:要依照兴趣填报志愿,尽早确立奋斗目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家庭方面:不对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发现问题,家长要给予孩子适时的关心指导。在学校方面:要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合理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师责任感。在社会方面:政府要积极广泛地开展教育;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保障大学生的公平竞争,公平就业机会。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提升途径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均存在或轻或重的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我们特展开了本次调查。调查采用电子问卷调查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象是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和琼台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813份,随机抽取了五名大学生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分别从大学生选择专业的方式、对待所学专业的态度、进入大学后有无学习动力的丧失、是否有人生规划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并通过进一步的交叉分析,阐明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所持态度对其学习动力有极大影响力。目前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态度情况较为乐观,“喜爱本专业”的学生占69.23%。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同,对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报以积极态度,才会在学习中拥有积极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建议在选择专业时,应在听取师长建议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科学、自主地进行选择。

为了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和“自习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我们以这两个因素为变量进行了交叉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非常喜欢本专业”的学生中超过半数学生选择“有时间就会去自习”,所占比例为60.71%;而这一比例在“喜欢”本专业的学生中有所下降,为36.41%,在“不太喜欢”本专业的学生中进一步下降,为24.49%,在对本专业“感到厌烦”的学生中降到最低,为16.67%。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去自习的频率与学生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成正比。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对本专业喜爱程度较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在考试前去自习或者从来不去自习,这说明对本专业喜爱程度较低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自习。因此,学校要善于培养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学生自身也要积极转变心态,积极探索提高自身对专业喜爱程度的方式,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2、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存在松懈心理,并丧失了在大学刻苦学习的动力,仅有32.25%表示依旧具有刻苦学习的动力。这表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动力下滑情况较为严重,松懈心理较为普遍。

另外我们了解到,53.85%的大学生对待成绩的态度是“力争上游”,有42.6%的学生的态度是“及格万岁”,还有3.55%的学生持“挂不挂科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目前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自我要求降低,存在较为严重和普遍的松懈心理,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

终身学习思想观念的建立对大学生学习动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终身学习观念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更不易丧失刻苦学习的动力;而没有终身学习观念的学生近90%进入大学后丧失了刻苦学习的动力。这提示各高校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让学生在初入大学这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依然保持刻苦学习的动力,具有学习的自主性。

3、大学生的愿望和学习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怀有“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交到一帮有用的朋友”和“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为早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愿望的学生最多,分别为62.72%和67.46%,说明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即要求自己有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相比之下,以大學期间努力学习为迫切愿望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学习动力因此下降。

而在大学宽松的生活环境中,有67.4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动机是“获得文凭,谋得一个理想的职位”,过低的目标追求也使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大下降。另外,众多的外界诱惑因素,例如吃喝玩乐、网络游戏、电子设备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4、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有: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把应试教育改为适应性教育;适当的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规划;通过引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当前的任务和目标。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不明确、人生和事业规划不明确、社会服务意识薄弱、易受外界诱惑的影响和课堂行为不够端正等问题,并且经过分析,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不高,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高校学术氛围不够浓厚、教师教学形式单调、授课内容枯燥、授课进度过快和学校设施不够完善等。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从学生个人、家庭、学习和社会这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效果。

1、个人方面:依照兴趣填报志愿,尽早确立奋斗目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综合以上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期提高学习动力。第一,在填报志愿时,大学生应在听取师长建议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兴趣填报;并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专业,积极培养自己对此专业的热情,努力学习课本专业知识。第二,大学生应尽早确立奋斗目标,树立明确的人生和事业规划,规划应包含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是针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长期规划则是针对自己的人生。只有规划好了各个阶段的目标,大学生才会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动力。第三,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观念才能让大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依然保持刻苦学习的动力。第四,要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适时排解心理压力,在自己无法排解的时候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endprint

2、家庭方面:不对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发现问题时家长要给予孩子适时的关心指导

父母应积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健康状态,适时表达自己的期望,但也不能对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应在合适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导,使压力保持在孩子可承受的范围内,并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鼓励作用。

此外,子女在由高中进入大学后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主要表现为水土不服、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习动力丧失、感到迷茫等。这时候家长就要做到及时了解并给予孩子适时的关心指导,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和压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尽快做好人生规划和事业规划。

3、学校方面: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积极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要合理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责任感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第一,是要积极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创设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因为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培养和熏陶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第二,学校应致力于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师生的需求,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努力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学习效果。第三,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国家补贴,完善学校各方面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对于激励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有积极作用。第四,合理設置课程,要积极开展讲授学生专业前景、人生规划、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增强对所学专业前景的信心,及早规划并确定人生和事业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大学教师应增强自身责任感,积极主动地监督和纠正大学生在课堂的不良行为,创设良好有序的上课秩序;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互动,以了解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和现状,并不断对授课形式和速度做出相应改进,以期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吸收知识;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4、社会方面:政府要积极广泛地开展教育,使人们了解知识的重要性;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保障大学生的公平竞争,公平就业机会

首先,政府应积极实施改革,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制度,保障大学生的公平竞争,公平就业机会。其次,政府要通过积极广泛地开展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还要改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入到校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侵入和盛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保持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政府应积极制止和打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积极广泛地宣传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李士军,李健,刘媛媛,宫鹤.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194-195.

[2] 程海丰. 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66-69.

[3] 刘燕,高艳,孙冬梅,陈劲松,田永静,胡心怡. 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7)69-72+111.

[4] 詹宏伟,瞿亚辉.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174-176.

[5] 万燕花,李林波,吴兵. 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综述[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5)558-561.

[6] 鲁娟,徐和平,孙岩振. 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5)794-796.

[7] 李娜,赵卓,万鹰昕. 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因素探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1(04)166-168.

[8] 陈运普,唐福姣.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7)159-162.

[9] 项赠.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

[10] 旷勇.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探析[J]. 纺织教育,2008(01)64-67.

[11] 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72-73+84.

[12] 郑庆柱.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论析[J].社会科学家,2007(02)71-74.

【作者简介】

艾竹君(1997-),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三学生.

曾 玉,海南医学院讲师,本文通讯作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提升途径现状调查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