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坤明��
摘 要:物理拓展模块教学是物理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是科学素养教育的需要,是对学生进行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需要,是实现实践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的需要,物理拓展模块教学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拓展模块;职业教育;能力教育;科学素养教育;教育目标
中职《物理》(各专业类)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该教材在结构上按照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来搭建知识结构,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强化了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密切联系及应用。所以,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上应加强物理课拓展模块教学,加强物理课和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联系,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物理课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 适当的拓展模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除把握好课堂各个环节以外,更应该及时、适时向学生讲解基础模块相关的拓展模块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讲完“力、力矩”一节后,给学生讲力偶、力线平移定理,讲钳工实习中利用丝锥攻丝时的操作注意事项,并利用力线平移定理解释在利用丝锥攻丝时不允许单手操作的原因。又如,讲解安全用电一节时,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避雷针和现代防雷技术”:纠正将避雷针的避雷作用说成是尖端放电的中和作用,突出讲解“避雷针不可能中和雷电云的电荷”,强调雷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过程,它不仅与宇宙线的分布和强度有关,而且与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压强有关,绝非一个小小避雷针所能改变的,所以避雷针绝对不能达到中和雷电的作用;讲解雷灾出现的新情况,注意感应雷击灾害对现代电器的毁灭性打击和避雷针对感应雷击和介质击穿等灾害不仅无能为力,而且产生惊人的副作用;进一步讲解现代防雷技术的发展,做到安全用电。
二、 适当的拓展模块教学是科学素养教育的需要。
科学素养一般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1. 拓展模块教学应注意课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但一定要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一致或相近,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贴合实际,贴近生活,不能无原则而“海阔天空”。
2. 拓展模块教学可以使物理教学和专业课相互渗透。讲热学时,结合金属材料热处理讲解铁碳合金的热处理原理、不同温度节点和保温时间保温方法对材料内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讲能量守恒时,讨论机动车的能量转换问题和机械能守恒问题;讲光学时,结合材料学相关内容讲解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铁碳合金的组织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相,以促进相关专业课的学习等等。
3. 可以对学生适时进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讲解“科学技术社会”的产生、内涵和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人类整个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理论体系”;让学生知道“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强调物理对推动社会发展起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三、 加强拓展模块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
拓展模块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深入研究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与社会活动及实验实习结合比较紧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手段,多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多做实验,多参观,勤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正与课堂教学改革相一致。
四、 拓展模块教学的实施。
教材中的基础模块是以正文的方式体现,职业模块基本上通过“物理广角”呈现,拓展模块主要包含在“交流与分享”栏目中。内容上需要且能呈现在拓展模块的知识很多,过多讲解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容易做到本末倒置,偏离正常教学的轨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审时度势,结合学情,结合专业,结合现实生活,不好高骛远。例如:在讲热学部分时,拓展模块中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热处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各温度节点上材料组织组成物的变化而不讲变化过程;讲热处理前后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而不讲变化的原因等等。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量使用多媒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能大幅度地增加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拓展模块的教学更忌讳知识的纯粹灌输,因为新教材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强调学生终身学习和后续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实训。能達到扩大知识面,培养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就可以了。
职业学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目标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正是实践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即技术实践能力。在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教学基础上的拓展模块的教学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达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2]邢红军.物理·技术·社会[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胡炳元.物理(电子电工类)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