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吉��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思维教学的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者近几年也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思维教学上。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思维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在了教学实践中。其中小学数学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小学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空间与图形”的运用现状以及策略进行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应用策略
一、 前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课程,主要负责基础数学技能的教学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这一课为例,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在其中的运用,将思维教学与传统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 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现状
教师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运用了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学生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先决条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课上对图片的展示和描述以及对教学工具的运用等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虽然直观易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所接触的知识具有局限性,思维方式和想象力都受到了限制,使学生无法真正的得到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只是单纯的将书本上的知识记住,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老师占有课堂的主导地位,导致了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二) 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所有的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是将旧知识进行二次巩固的过程,例如,两个三角形可以看做是一个正方形斜线分割而来的、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是建立在加减法的基础之上的。这些都表明了知识点之间是具有紧密的联系的。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对单一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既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旧知识的巩固。
(三) 知识体系不完整
由于“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点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将文字、空间、图像三者相结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结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一方面作为教学重点,而是将书本上的概念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大部分时间检查学生概念背诵情况非常普遍,这样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中运用的优势
(一) 与“空间与图形”相吻合
小学高年级对于空间图形的理解就是对图形的认知以及关系的梳理,这一点和思维导图的特点非常吻合。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形以及线条的运用,形象化地将知识表现出来。空间与图形本身的知识就是思维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空间图形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就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同时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由此可见,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于学生这部分的学习来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思维导图发散状的结构与大脑的思维方式相吻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将自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直观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问题,及时的对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思维导图有序性这一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胡乱猜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所有知识的来源。生活是对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来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解决实际的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并在同一幅画中表现出来,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出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由课堂到生活,再从生活到课堂,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中的应用
(一) 思维导图应用框架分析——“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为例
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邊形的认识”为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1. 基础知识巩固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在上课开始时对这几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由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引导本节课平行四边形所学的知识。课前老师进行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么”,这时学生就会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老师将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同学来看一看,老师统计的知识点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一一梳理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及时处理。
2. 教师提问
进行完知识的复习之后,老师接着提问学生:“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平行四边形?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以及以前所过的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给学生的思维充分拓展的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对新学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endprint
(二) 思维导图例题的分析
当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题目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对题目进行理解。
例如这个问题:一个棱长为八厘米的正方体容器中加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为十六厘米,宽为四厘米的长方体中,求这个长方体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学生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难完全理解题干要表达的意思,进而对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本题题干的重点在于体积不变,只是改变长、宽,求高度。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的理解题目的含义,从而进行解答。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记错本,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错题记到本上,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错误分析。
(三)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复习。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两个三角形拼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这样不僅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又将新学的知识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四) 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教师在进行图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代替板书,如下图所示:
在角的教学中,角可以根据角的度数分为以上几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在各个角的分类后面标注上角的度数范围,如图一所示。
在图形的教学中,在角的基础上对图形进行分类教学,大致可分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
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课堂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几点问题,并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应用的优势以及在“空间与图形”课堂上的优势,确立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并在文章最后对思维导图在实际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进一步的表明了思维导图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
[2]姚方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胥洪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