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懿
摘 要:文章通过对重庆五云山寨素质教育基地发展基础及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全球及我国产业深度调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背景、重庆在“一带一路”开放格局下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前景,提出素质教育基地产业多元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及重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地;产业化;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强化素质教育导向改革和重庆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五云山寨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五云基地”)以学生素质教育培训为核心,拓展“素质培训+”的文化創意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五云基地于1998年创建,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五云山,占地面积达21.3万平方米,与重庆大学城、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相毗邻,经济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五云山寨发源于南宋末年,文化遗迹丰富,是沙坪坝区首批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党史教育基地”。 基地设有10大类130多项活动课程,是集科普教育、劳动实践、国防教育、素质拓展为于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五云基地已具有日接待学生800名、年接待学生10万人次的素质教育培训能力,累计接待大中小学生200多万人次,先后获得“地球奖”“银杏奖”等奖项,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十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综合教育基地。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1)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全世界扩散和转移,这将为文化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全球化和区域化在相关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推动了产业加快重组、企业跨区域和跨领域并购,将为五云基地发展壮大带来巨大机遇。
(2)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正快速成长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全国素质教育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将为五云基地发展创造巨大市场需求。
(3)重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赋予的各项发展战略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人流、物流等各类要素集聚能力不断提升,这将为五云基地文化要素引入、资源引入、市场引入创造巨大机遇。
(4)随着素质教育相关政策出台、国家及市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继提出等,将为五云基地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国家人才资源强国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以及重庆打造创新型城市等目标任务,全社会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均将为五云山寨教育基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区域强势素质教育品牌空缺,将有利于五云基地把品牌做大做响。除上海东方绿舟、山东临沂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发展稍好外,全国素质教育基地发展基本处于萌芽期,区域强势素质教育品牌依然空缺,这将为打响“五云国际训练营”基地品牌,“享誉全市、盛名全国、走向全球”预留了巨大空间。
(6)重庆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沙坪坝区拥有高等院校23所,教育人口近30万,将为五云基地发展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
(7)地理环境优越、多元化业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为基地未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2.挑战
(1)硬件设施承载不足,接待能力亟待提高。随着运营业务不断拓展,教学需求日益增长,硬件设施设备水平严重滞后,导致大批业务流失。
(2)业务体系较为单一,品牌影响力亟须提升。主营业务群体是中小学生,受众群体范围较窄,业务来源渠道单一,与其他同类型基地如临沂市实践基地、上海东方绿舟等已经形成的多元化业务体系存在较大差距。
(3)运营模式缺乏创新,开放合作亟须加强。公司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缺乏开放合作理念,在市场业务开拓、经营管理等方面与其他同类型的基地如上海行动者、北京明阳天下公司等存在较大差距。
(4)配套规章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建设。目前全国以及各地方仍缺乏如课程设置规范、服务标准化认定等监督管理类的配套规章制度,缺乏专门针对学生素质教育地建设的课题研究,基地在建设和发展中缺少理论及政策上的指导难以保障素质教育基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5)全社会的认识观念有待改观。由于应试教育意识难于短时间消除,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重文轻武”现象普遍。
三、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及重点
1.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文化引领。充分挖掘五云山寨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基地文化品牌。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基地建设、管理、运营全流程,致力提升企业品牌和影响力。三是坚持开放发展。抓住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以开放的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推进基地融入国内外素质拓展为主题的营地活动大市场。
2.发展战略
一是创新提档。大力促进业务体系创新升级提档,从当前较为单一的学生素质培训拓展至围绕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创新业务模式;大力促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扩大基地面积,提升食宿娱等各类硬件设施条件,加快建设智慧营地,以承载更多创新业务模式需求;大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档,加快股份制改革进程,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早日进入资本市场;二是开放联动。通过投资等渠道不断整合市内外同类企业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积极对接国内外营地,互借基地平台开展营地活动,拓展企业可利用资源平台,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3.战略定位
提升五云山寨品牌内涵和影响力,打造为“五云国际训练营”,拓展以青少年素质培养为核心,谋划构建服务儿童的“朝阳营”、服务青少年的“锐志营”、服务中年的“职业营”、服务老年的“千里营”等满足各类人群需求创新业务板块,形成以服务零岁到终生的全生命链条的国际化营地训练业务体系。创新搭建各类业务支撑的国际化软硬平台,探索形成引领性课程和活动设置标准体系,塑造、树立核心品牌,将其打造成为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教育培训综合训练营地,建成充满生机的文教旅大型示范综合体。endprint
4.发展目标
2020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业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基本建成以服务重庆、全国学生素质拓展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为核心业务特色。届时,五云基地日接待能力将达到3000人,年接待能力约40万人次。2025年,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立,企业成功上市。业务体系更加优化,品牌影响力的竞争力不断彰显。全面建成以服务重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市场,青少年素质拓展核心业务品牌影响力凸显,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搭建,创新能力、营利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彰显,五云国际训练营品牌享誉国内外。届时,五云基地日接待能力将达到6000人,年接待能力超过80万人次。
5.重点任务
(1)推进基地业务多元化发展。在继续做大做强学生素质教育培训业务基础上,把握科技革命与需求变化特征,强化业务拓展和创新,逐步形成以素质拓展、体育竞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体验休闲、会展会务、文化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业务体系,促进基地加快发展。
(2)促进基地载体平台提档升级。一是以现有基地为核心,发挥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文底蕴等优势,以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相结合,积极向基地周边拓展。依托梁滩河环绕地形,形成总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基地,其中核心区域100万平方米,外围拓展区域200万平方米,根据业务体系设置及基地自然地理特征,对基地板块进行功能性布局谋划。二是重点打造水上乐园、户外攀岩基地、野外露营基地、综合拓展训练基地、军事体验基地、竞技体育场馆、五云山历史纪念馆、会展馆、创意农耕体验园、文化养老示范园、双创启蒙园、智慧云平台等特色项目。
(3)提升基地开放格局及合作水平。一是积极通过多种方式融资,提升自身资金实力,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到基地的拓展建设工作。按照自建和联合的方式,加快在全市布局发展平台,同时积极拓展到国内其他地区,形成基地平台遍布全国的发展格局。二是围绕打造“五云国际训练营”目标,通过资本运作和战略联盟合作等方式,如建设全市素质教育基地战略合作联盟,强化与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拓展训练基地进行战略合作,不断提升五云基地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尽快实现企业上市目标。
(4)强化市场融资和资本运作。一是以公司上市为近期目标,通过收购、兼并、加盟等方式,运用好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推进五云基地混合制改革,积极引入民资和民企,努力构建遍布全国的素质教育培训基地。二是多举措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积极运用PPP、股权托管、股权质押、增资扩股等资本运作手段通过方式,多举措提高基地的融资能力,着力解决基地内部资金紧缺,为进一步的资本市场运作打好基础。加快谋划成立创投基金,积极争取市内股权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与政府财政资金,并有效利用企业债券、短期券、中期票据、信托融资等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满足基地发展项目的长期资金需求。三是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联盟。通过项目合作、资产融通等方式,引进市内外资金,不断优化资金占比结构,构建遍布全国的素质教育培训基地。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发挥股权投融资功能,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5)加快基地品牌建設。一是按照“品牌化塑造,体系化建设”的思路,将品牌建设提升到经营战略层面,制定基地品牌建设战略框架,明确品牌建设的基本步骤和品牌模式,围绕基地发展主要业务塑造素质教育培训等品牌。二是通过加盟授权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打造“教育连锁经营”的教育培训模式。鼓励企业改革创新、并购合作等方式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品牌和市级拓展训练。做亮做响“拳头产品”项目,提升基地品牌影响力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品牌基地产品营销和宣传力度,创新办学营销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构筑“五云国际训练营”品牌国内外宣传网络,大力宣传“拳头产品”项目,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广电传媒、微信微博、APP等多种平台加强企业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 永.发挥区域优势推进素质教育基地一体化建设[J].长江丛刊,2016(25):258.
[2] 孔令文.创建校外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28):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