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韩敬瑜+付云燕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思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其中一个重要要义就包括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提到融入的问题,要想取得最佳融入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和方方面面。这里就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或者说是路径选择问题,这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实践研究》(编号:16Q281)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模式。因此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教材中、细化到专题讲座中,通过课堂教授给学生。
1 通过外在灌输和渗透
1.需要不一样的外在灌输
知行合一,知是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宣讲和教化,离不开持续、持久的外在灌输。但是以往的传统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灌输,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不被大学生所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需要创新求变,需要改变当前一些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在这个转变中,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直接关乎教育引导的效果。因此要想真正把大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来,让他们真信真懂真学,并且发自内心的愿意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并且转化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找到与大学生内心需要和思想道德需求完美结合的契合点。换句话说就是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入脑入心、外化为行动自觉。这就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方式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宏大的词汇、口号式的宣讲和枯燥的说教只能是适得其反。要善于用生活中的语言、善于用网络上的语言、善于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用讲故事的方式,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当做素材,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从而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说到大学生的内心里,并善于课堂上的互动,调动大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热情。这里的教师不仅是指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也包括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
避免课堂上的单一和乏味,最好的出路就是通过开展主题演讲、话题辩论、集体座谈、文化征文、学术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直观模式,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化、具体化、大众化、实际化,这样也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进而主动的参与其中内化为自身的言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活动需要时间,课余时间是主力,但不能完全拘泥于课余时间,因为大学生需要点个人时间和空间,课堂时间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只不过换种教育方式,让活动教育代替语言教育,有时这种教育更能获得大学生的“芳心”和热衷。
2 通过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
1.需要正面宣传引导
舆论宣传引导是基础,这也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对此可以树立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意识,借鉴市场营销的方式方法,将其推广手段复制过来,可以针对特定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要充分运用高校里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橱窗、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宣传攻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营造铺天盖地,时时处处可见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要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等新兴传播媒介,吸引大学生关注、关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需要典型示范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最直观的展示,也是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旗帜。因此需要深入持久地发掘、宣传、学习这些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会,评选表彰先进模范,活生生的实例可以让大学生耳濡目染,增强新引力和感召力,激发他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这就是典型引领的重要作用。其实,典型先进并非高高在上,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就有好人好事,先进就在身边,好人就在眼前。高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都可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都可以使让广大大学生们学习看齐的先进典型。因此,必须要用实际行动做表率、立标杆,成为全校的榜样。在学生中也要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表彰活动,让先进典型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评选一批、带动一大批的良好格局。
3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获得营养和不竭动力。善于继承和弘扬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在高校里,就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讲堂、誦读经典和道德论坛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活动品牌和校园文化,有底蕴、有形式、有内容,让大学生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教育。
4 通过社会实践和制度机制保障
1.需要社会实践锤炼endprint
理论产生于实践、源于实际生活中,因此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个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让大学生们在实践和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这也是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道理所在。
广大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通过假期实习更好地了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去检验大学生在学生守则、市民公约、公序良俗等方面的表现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一致,检验大学生是否已将所学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实际行动,并作为其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同时也能检验大学生是否能够与不良社会风气和习惯做斗争等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实践锻炼,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受用终身。
2.需要制度机制保障
健全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尤其是要加大对校园先进典型的关心关注,既给予他们舆论上的推崇,又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坚决打击和抵制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形成惩恶扬善、好人好报的制度机制。
注释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02-26。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001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7).
作者简介
赵红(1987-),女,黑龙江人,法学硕士,黑龙江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韩敬瑜(1980-),男,黑龙江人,硕士,黑龙江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付云燕(1983-),女,河南人,碩士,黑龙江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