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篇教学中,冲突常常存在,如预设情境与学生自主生成的冲突,文本解读与文本内容留白的冲突,不同学生在小组中话语权的冲突,语言支架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冲突等。鉴于此,教师要分析不同冲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语篇教学;冲突;分析及化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5-6009(2017)81-0044-03
【作者简介】时存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000)教师,一级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英语教师开始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公开课上更是试图通过一节课来完整地展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然而笔者结合多次的教学观摩发现: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存在不少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的“表演”成分。这些看似精彩纷呈的活动,实际却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存在冲突。笔者以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Story time)的公开课为例,阐述英语语篇教学中几种常见的 “冲突”,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化解策略。
一、导入部分:预设情境与学生自主生成的冲突
【教学片段】
T: Boys and girls, What date is it today?
Ss: Its the second of June.
T: Yes,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soon. Where will you go for the holiday?
S1: Ill go to Qingdao.
T: How will you go there?
S1: Ill go there by bus.
T: Oh, I see. What about you, xxx?
S2: I will not go anywhere.
T: Why?
S2: I will have a lot of lessons and homework.
课堂上出现了一点骚动,部分学生立即表示赞同,并开始窃窃私语。
T(环顾四周):Oh, a poor boy!
【分析】
这个“意外”在教学中比较常见,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对教学流程充分预设,在公开课上更是希望学生能在预设的情境中一步步接近教师的答案。我们可以发现,这节课中教师与前两个学生的对话缺乏深层次的思维交流与真实的情感表达,这样单向机械的对话势必让学生缺乏共鸣,而第三位学生的“意外”表现则是出自其真实的想法,是可贵的自主生成,所以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可惜教师对这个生成的教学资源没能有效利用,只给了简单的反馈。
【改进建议】
T: Oh, a poor boy!But theres an old saying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Now lets make a plan for summer holiday. I hope you will have a wonderful holiday.
这样真实的师生对话既能实现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掌控,还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部分:文本解读与文本内容留白的冲突
【教学片段】
教师结合教材上已有的练习题,通过以下三个任务处理文本:
Task 1: 教师设计 Watch and answer活动,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动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Who are the student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ask 2: PPT呈现Match and say 活动,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将课文中的人物和对应的城市匹配填空,然后同桌之间用...will go...的句式校对答案。
Task 3: PPT呈现Read and write活动,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分析】
以上三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阅读文本,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然而笔者在课上却发现,许多学生在明确任务后跳过了阅读文本的环节,直接带着问题找到了练习题的答案,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完成了练习题。由此可见,如果经常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程式化的活动,学生不但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反而会养成“功利”的阅读习惯。
【改进建议】PPT呈现表格,见表1:
Task 1: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完成表格前两列(Name 和 City),然后同桌之间用...will go...的句式校对答案。
Task 2: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后两列(Vehicles 和Activities)。
因为部分人物的交通方式和活动在文本中没有提及,教师列出以上表格,就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只有认真阅读、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三、拓展部分:不同学生在小组中话语权的冲突
【教学片段】
PPT呈现三个问题:(1)Where will you go for your summer holiday?(2)How will you go there? (3)What will you do there?
T: Now,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se questions, and talk about your summer holiday plans in groups.endprint
学生接到指令后,每个小组似乎都展开了交流,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小组里表现最积极的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后进生明显被动应付,个别甚至陷入了沉默。
【分析】
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练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虽然采用了小组互动的形式,但由于第三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能力稍弱的学生无法立刻开口表达。而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的内容可能已经超过了教师的要求,自然急切地想要展示自己,因而出现了以上情形。
【改进建议】
T: You did a good job. What are your summer holiday plans? Lets discuss in groups and fill in your forms on the paper.(表格见表1,课前发放,每组一份)
PPT呈現小组合作的要求:(1)组内各成员互相帮助,轮流发问,轮流作答;(2)小组长负责登记各成员的作答信息,并准备汇报。
课堂拓展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后进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利用小组互动的形式能帮助他们梳理巩固新学内容;而对于学优生来说,分成小组填写任务表格,既能帮助他们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又能限制他们的发言次数,从而避免话语权过于集中情况的出现。
四、作业部分:语言支架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冲突
【教学片段】
T: Well done children! So todays homework is:(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the dialogues;(2)Talk to your parents about your summer holiday plans;(3)Write down your plans.
PPT呈现作业,见表2:
【分析】
该项作业给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并提供了一定的词汇,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但该作业为学生提供的固定信息过多,给学生在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上的开放度较小,如果长期通过此类框架训练学生,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将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改进建议】
T: Well done children! So todays homework is:(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the dialogues;(2)Discuss in groups about your summer holiday plans;(3)Write down your plans.
呈现图片:图书馆、运动场、风景名胜……
T: 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 holiday? Do you want to...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出示作业,见表3:
暑假计划不应仅限于旅游,还应有其他有意义的活动。教师通过几张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给定的语言支架中也减少了“规定动作”,增加了开放度。而之前的小组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无论是指导口头表达,还是训练书面写作,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搭建情感支架,激活学生对语篇的共鸣,并要求学生先说后写,表达准确,逻辑清晰,想象合理,同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前,我们一定要立足教材并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又具有实效的活动,避免只重形式的教学;教学中,我们要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我们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