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校本化实施

2017-12-27 08:43朱洁如吴刚平
江苏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实施校本

朱洁如+吴刚平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真正发挥出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课程板块作用,就必须进行校本化实施。为此,特别需要在学校层面明确实施序列,创设实施平台,探索实施形态,引导实施过程。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校本;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1-0014-04

【作者简介】1.朱洁如,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

2.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等。

设置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目的是更好地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如果要让这个亮点真正亮起来,就必须积极探索校本化的实施策略。事实上,许多学校都在研究这个课题,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们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基地建设,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化实施模式。对此,本文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星韵学校的实践经验,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校本化实施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序列

(一)确保综合性学习与分析性学习相互配合

1.综合性学习以分析性学习为基础和依托。

语文设置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的目的,就是要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单项式的分析性学习课程板块一道分进合击,“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1],以便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达成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因此,在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特别是语文课程纲要当中,要以分析性学习为基础和依托,对综合性学习实施序列做出具体明确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与分析性学习实施序列一起形成一个不断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语文学习序列整体。

2.通过综合性学习实施序列统筹分析性学习实施序列。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分析性学习互为依托和彼此照应,并在相互比对和交替运用中得到更好的理解、阐释和实施。从当前语文教学碎片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的现实来看,要特别强调通过综合性学习来观照和带动分析性学习,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

以识字与写字为例,这是相对单项要素的分析性学习课程板块。“仅就基础汉字的选择和教学而言,就必须在综合性学习的理念观照下进行,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诚如王宁教授所说,“选择基础字的标准应当是综合的,既考虑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又考虑到汉字的构造理据;既考虑到汉字的构形属性,又考虑到汉字的记词职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基础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3]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在更加整体的思想观照下进行更为全面和充分的综合处理。“只顾阅读、让识字附庸于阅读的做法是不利于基础教育总目标的实现的。”[4]同样,对于低频字与高频字的教学,也需要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进行观照和处理。“在教学时对低频字和高频字用同等的力气去教学,甚至以阅读为唯一目的对难字更加着力去疏通,对识字教学的短效是不‘经济的,对以后教学的长效,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因素。”[5]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识字与写字之外,对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分析性学习课程板块的内部和课程板块之间,也需要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的观照和统领。

3.通过节点性单元实现综合性学习实施序列的功能集成。

综合性学习,综合什么、怎么综合,都取决于单项分析性学习实施序列的进展,所以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实施序列,需要结合教科书的单元分布,赋予某个或某些具有节点性意义的学习单元以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职能。这些节点单元本身就是教科书中已有的学习单元,只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职能或稍作拓展和扩充。这样,综合性学习就可以随堂实施,实现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分析性学习环节分别或组合式地进行功能集成和优化。而且,这些节点性学习单元之间,应该构成一个前后照应的综合性学习实施序列的有机整体,不断地对各个分析性學习环节进行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的功能集成和优化。

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综合性学习往往是相对简单的综合,在内容和方式上是比较表层性的,功能集成重在培养综合意识和整体观念,以每学年确定4个左右的综合性学习节点性单元为宜。对于中高学段的学生来说,综合性学习则是更为复杂一些的综合,在内容和方式上都更加精深宽广,功能集成重在培养综合的听、说、读、写、赏等整体语文素养,以每学年确定2~3个左右的综合性学习节点性单元为宜。

(二)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三个基本实施序列

1.课堂教学序列。

从课程板块层次看,课堂教学序列主要是确定综合性学习节点性单元的教学安排。在进行课程纲要设计时,“应该依据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来具体确定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专题分布和活动安排。这样一个粗略的实施框架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综合性学习的依据分析、主题选择、情景创设、目标表述、活动安排和作业布置等教学流程。”[6]

2.主题活动体验序列。

主题活动体验序列主要是突破课堂学习的空间限制,在校园和社区等更大空间范围开展特定主题的体验活动,如星韵学校开展的“经典语文墙”“最强大脑”“赏樱大道”“母语长廊”“星娃农庄”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综合性学习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3.项目竞赛与展示序列。

项目竞赛与展示序列主要是通过竞赛和展示的形式,如星韵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能说会道星韵娃”系列评选活动,可以检验和推广综合性学习的优秀成果,带动和激励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热情,推选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发现优秀学生,营造综合性学习的积极环境和氛围。

此外,学校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其他实施序列,也都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而且,课堂教学序列是全部序列的重点,其他序列则属于拓展性的序列,它们的重点都是在课程板块层次上促进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课程板块之间综合性学习和整体素养提升。endprint

二、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平台

(一)通过校园主题园区搭建时空范围更大的实施平台

1.拓展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学科意义。

课堂教学序列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序列当中最为基础的实施平台。但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校园主题园区建设,这就意味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语文学科层面而进入学校层级的议事日程。以此为突破,可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创设可以和更多学科课程共享的时空范围更大的实施平台,在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地位,为整个学校文化建设做出更加重大的独特贡献。

2.借鉴传统经验和当代技术搭建多样化的主题园区。

综合性学习校园主题园区建设,既可以从黑板报、宣传栏、兴趣小组、社团阵地等传统主题园区思路中获得建设灵感,也可以从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移动学习等时代主题园区思路中开拓新的创意,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园区。

(二)星韵学校主题园区规划和实践的创意

1.言语实践运用园区。

它指向语文学科本身,带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兴趣,包括“梦想教室”: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出浓郁的言语实践氛围;以及“丝竹星语”:在学校现有竹园的基础上,将竹园与古典诗词结合,与“竹林七贤”的轶事结合,与书画结合,开辟适合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场所。

2.跨界异域体验园区。

它是体现跨学科的听、读、说、写整合的活动园地,包括“语林星愿”:将校内植物园融进语文学习的因子,设计植物名片,创编童话、故事,撰写科学小品文,设计导语介绍等;以及“域外探访”:建立与之关联的校外体验基地——《武进日报》小记者站、西太湖民俗博物馆、西太湖交警中队、淹城动物园等,利于经常开展参观、采访等语文综合体验活动。

3.未来世界模拟园区。

它是基于丰富校园生活的综合性学习园区,包括“博创空间”: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等当代创意科技,搭建创意厨房、车间、茶座、演播等区域,寓学习、阅读、互动、创作、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园地,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开展交往合作、创意学习。

三、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

(一)确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实施重点

1.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的课程板块重点。

从课程板块层次上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的课程板块重点,一定是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层次而言的。总体来说,一、二年级是以识字与写字为主,以听说带动识字写字促进阅读;三、四年级则强调随文识字带动阅读理解,识字写字与阅读并重;五、六年级则强调阅读和表达,听、说、读、写并重,重点是向读学写,关注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到了中学则是读写并重,以读促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学段都要强调,在落实课程板块重点、发展基础阅读和基础写作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和整体语文素养。

当然,在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形态中,不同学校和班级的板块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综合性学习的总体板块层次上不能偏离五大板块内部和板块之间的综合性学习这些重点范围。

2.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的场域范围。

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的课程板块重点,依据的是学生年级的纵向维度。那么对于不同年级的板块重点如何落实,则可以从横向的场域范围进行探讨。其中,最主要的场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语文教材和课堂为基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可以简称课堂综合;二是以校园主题园区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可以简称园区综合;三是以校外家庭社区或基地为基础的生活实践活动模式,可以简称基地综合。

(二)协调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的板块与场域关系

1.综合性学习的板块重点与场域范围二维表格。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板块重点和场域范围,可以绘制一个综合性学习实施形态二维表格,如下表所示。不同年级和学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可以运用这样的二维表格思路,来具体确定本年级在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节点性单元以及在学同场域范围的板块重点。

2.综合性学习的板块重点与场域范围二维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场域范围的扩大,仍然是以综合性学习板块重点的功能集成和优化为主要目的,这是语文课程板块的专责,是本质属性。按照这样的思路,在三个场域范围中,板块重点的课堂综合始终是基础和重点,这个基础和重点不能动摇和偏离。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学科共享时间和空间,发展更大场域范围的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学习,共同实现学校课程整体育人价值。

四、引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

(一)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导向

1.在课程板块层次制定综合性学习评价标准。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政策要求来看,综合性学习是重要的课程板块。那么,学校的评价导向,就要优先为它提供课程意义上的教学环节保证,围绕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综合什么、什么时候综合、怎么综合以及综合到什么程度等主要问题,提出明确的专业规范和评价标准。“在综合性学习方式普遍缺失而且语文教学碎片化现象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不仅有必要设置专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机会,而且还必须强化专门形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和教学环节安排及其教学设计,在落实综合性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同时,为综合性学习方式在语文其他课程板块和学习环节的渗透和辐射以及与分析性学习方式的交替运用,提供教学保证、能力基础、经验积累和模式示范。”[7]

2.评价、教学、练习实现一体化设计。

在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节点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把评价标准的要求具体转化为评价任务,置于教学活动安排之前,发挥评价导向作用。甚至可以把评价任务设计成练习任务式的教学活动过程,因为综合性学习本身是以分析性学习为基础的,学生都是先分着学,再合着用,所以评价任务不但可以前置,而且可以与教学活动、练习任务重合在一起,实现评价、教学、练习的一体化设计。

(二)协调好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与教学方式的互动关系

1.按照课程纲要的规范实施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

学校在制定语文学期课程纲要时,要明确专门的综合性学习节点性单元,进行完整的教学规划设计,为综合性学习课程板块提出专业规范。语文教学遵循这种专业规范,贯彻落实节点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就能确保在课程板块意义上把綜合性学习从教学设计变成教学实践,实现综合性学习板块与其他单项分析性课程板块之间的交替运用和相互促进,建立一种分进合击的语文教学常态。

2.根据日常教学的需要选择综合性学习方式。

无论如何理解综合性学习,实施它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所以,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课程板块层面,语文教学要依规而行,确保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得到落实,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功能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在学习方式层面,语文教学要相机而动,在单项分析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方式之间,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对于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合什么、怎么合、合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积累分进合击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6][7]朱洁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J].全球教育展望,2014(7):120-128.

[3][4][5]王宁.儿童与成人阅读语料的差距催生了字表[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43-44.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实施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