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序列架构和内容开掘

2017-12-27 07:32袁丽
江苏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摘要】主题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开启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序列架构上,主题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应统领整个活动。学校每学期可确定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主题,每個年级再从不同的维度确立小主题,形成完整的研究序列;在课程内容开掘方面,进行完整的课程学习情境构建,实施多项具有语文特质的综合活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主题序列;意义情境;语文特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1-0009-03

【作者简介】袁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教务副主任,一级教师。

我校作为常州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基地,认识到了制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关键——缺乏序列设计及对应内容。我校按照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序列架构和内容开掘上进行了尝试。

一、序列架构:主题统领下的课程建构

为形成学校研究的聚集效应,发挥综合性学习课程的整体合力与最佳效能,我校在每个学期确定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主题,每个年级再从不同的维度确立小主题,形成完整的研究序列。2016年秋学期,我校确定对“身边的自然”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前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主题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一年级的是“好吃的果实”,二年级的是“田地里的蔬菜粮食”,三年级的是“草丛里的虫子”,四年级的是“天空的飞鸟”,五年级的是“一棵树的故事”,六年级的是“花的精灵王国”。

1.自选小主题,设计实施框架。

在每个年级的研究主题被确立了之后,每位教师又基于学情选择具体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并设计出实施框架。以五年级“一棵树的故事”为例:一位教师选择的是“合欢树”,从对合欢树的科普性介绍、合欢树的生长节律、植物的“睡眠运动”、药用价值、合欢花花语、合欢的文化意象、史铁生笔下的《合欢树》等方面和学生一起展开研究,涉及生物、医学、美学、文学、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如此,五年级完成了对竹子、香樟、枫树、广玉兰等多种树木的系列研究,并达成了研究方法、策略和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综合性学习:和树叶一起玩(了解树叶的形状,制作树叶贴画)、落叶树和常青树、一棵树的成长故事、一棵树的光合作用、树做的家具等。

在进行序列架构的过程中,教师紧贴年段的目标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分项达成目标。如一年级研究的“果实”和五年级的“树木”有内容上的交叉和相似度,于是根据课标中低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年段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确定一年级的具体研究目标。以“桃子”的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设定的研究目标是:感受桃花的美,学会打比方,能创作描写桃花的小诗;了解桃子的生长过程,明白剪枝的学问,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桃子的生长过程。相比五年级来说,内容更简单,研究的方面少,目标也更简约集中,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

2.谋划教研课,建构多种课型。

在顶层设计、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具体的实施过程,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开题课、过程课、汇报课的精彩呈现,对每位教师开展自己班的活动都有借鉴意义。

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秋天的使者》第一课时,这是“蟋蟀”研究主题的开题课。学生在对课前搜集的蟋蟀资料进行梳理后,提出了一系列选题,如“蟋蟀靠什么发出声音?”“蟋蟀的住宅有怎样的特点?”问题的提出全部来自学生,教师则进行了精炼的归纳总结,环节开放,展示了框架美和科学味。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蟋蟀的声音展开创意性联想,凸显了语文味。

另一位教师执教《秋天的使者》第二课时,大量关于蟋蟀的美文资料涌入课堂,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引着学生穿梭于关于蟋蟀的童话故事、散文和诗之间,或读或诵,或思或议,趣味盎然,可谓玩转蟋蟀王国。

第三位教师执教《片片枫叶情》的成果汇报课。学生以“诗中枫叶”“景中枫叶”“贴画枫叶”三大板块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或着眼于枫叶的意象,或流连于枫叶的意境,或创意出枫叶的意趣,枫叶不再仅仅是枫叶,它上升为一种带有美、愁、趣的文学意象。

二、内容开掘:完整的课程学习情境构建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体现“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基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在这种形态的学习中,给学生建构学习的意义场域显得很必要。

1.连续的富有意义学习的情境。

苏教版五下《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从不同的角度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外太空的关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兴趣陡然间被激发,“科学之眼:观星汉灿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运而生。

在学习中,“情境1”是把学生编制成“木星号”“水星号”等宇宙飞船组别,对太阳系的星球进行重力、引力、温度、水、对生命的摧毁等级等各方面的研究,写观察报告向地球发送;“情境2”是“太阳系星体研究会议”——用“可视化陈述”等有趣味的形式向参加太空旅行的游客介绍太阳系成员概况;“情境3”是用科幻小说的方式描述自己在某个星球的生存体验,并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将剧本表现出来;“情境4”是把学生假定成参加太空旅行的乘客,根据《太空旅行体验表》为研究专家的介绍点赞,点评项目涉及“介绍时突出了该行星的特点”“介绍时有条理”“介绍时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等方面;“情境5”是“探索号”颁奖大会:颁发“霍金宇宙奖”“霍金银河奖”“霍金太阳奖”“科普文学奖”。

2.多项的具有语文特质的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还是以“科学之眼:观星汉灿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质。

指向于读:在该主题的学习活动中有各种形式和目标指向的阅读,要求学生作为飞船工作组专家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学生要通过网络阅读等方式查找太阳系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在此过程中学会对资料进行删减、综合,提炼出观点;用科幻小说的方式描述自己在某个星球的生存体验,学生前期必须要读《小王子》《时间简史》《星际穿越》《银河系漫游指南》等作品,才有可能顺利完成此项任务。

指向于写:形成自己对某一天体的系统认识以及有序、科学地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模仿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学写科普说明文,学会自觉、正确地运用说明的方法,有侧重、有选择地说清楚该天体的两至三个特点。除了科学性地写,还要求学生写科幻小说,有的还要改编成情景剧表演的剧本。

指向于说:“情境2”把学生假设成太空研究专家,整理图文信息并制作成精美的PPT,用“可视化陈述”等有趣味的形式向参加太空旅行的游客介绍太阳系成员概况,表达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在科幻小说情景剧表演中,学生更需要表现能力,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表达方式的加入,让“说”更具有代入感。

指向于听和评:“情境4”把学生假设成参加太空旅行的乘客,明确注意事项和评价任务,开展听和评的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杂糅在一起,有机地交错进行。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达成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预设与生成
“六结合”策略对初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