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春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有效信息、增长才能最主要的方式,同时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但从我国不同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阅读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据此,在简要叙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作为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毋庸置疑,在未来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作用是双重的,其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也同样有所提高。通常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理解是,通过从书面语言或其他书面符号中,根据之前已經存储的知识及自己的经验,理解文章现有的文字和符号,进而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可以将课文用普通话准确熟练并且带有丰富感情地朗读,并且可以灵活使用有新意的方法来阅读文章,比如可以先通过精读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略读重点文字,最后整体浏览感知文章的情感,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经验,体验不同类型文章的情感,开阔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必备的,故研究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这也是经过事实检验的,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人们才会花费时间去研究探索,当然也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在成长阶段,对世界的认知还在初级阶段,他们的认识观还不够完善,自我学习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因此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因为通过故事可以诱导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被激发。其次,设置特定情境。在特定的情景下学生更能感受其中的氛围,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还可引发其感性思维,假如教师能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合理的情境,用感性情绪来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容易。另外也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良好的阅读环境来调动,特别是在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学生被环境深深影响,其感知能力也被大大地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景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章的情感,使其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共鸣,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才是学生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时间,一些优秀的课外书也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分辨好书和坏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优美的语句和格言,对未来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阅读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仅仅只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必须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学生必须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如果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那么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很好。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在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流露的情感,从而自己的思想也在逐渐形成,对于观点都有自己的想法,更愿意与人交流,逐渐地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会加深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因为理解知识必须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小学生由于认识观还不够完善,正在逐渐形成阶段,所以老师通过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总之,通过之前的分析可以明确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学习最重要的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注重方法的使用,合理使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