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2017-12-26 14:06李思源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信息技术

李思源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保证小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成长速度获得不同程度的学习进步,而这也正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个体差异”教学理念相吻合。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信息时代的到来除了推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多领域的发展,还使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多元智能理论,也就成为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对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多元智能理论;任务分层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从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作、音乐、人际、内省与自然观察者八个角度分析了人类的智能结构,并指出不同的人是具备不同的智能优势的。而随着现代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脑、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就代表着小学信息技术更应该结合学情,秉承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来促使小学生的个体发展。下面,笔者将从任务分层、教法多样、评价多元三个层面,讨论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任务分层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习惯按照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来设计统一性的学习任务,所有的小学生必须要按时、按量统一完成。但是,每个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不同的,有一部分小学生从小便在家庭的熏陶或者是兴趣爱好下,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学习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步骤,还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很少接触电脑,或者是只喜欢玩网络游戏,所以对信息技术教材中介绍的各个基本技能并不了解。如果教师用统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小学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层设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差异教学。

例如在“掌握打字姿势和指法”这一课中,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对键盘十分熟悉,他们对打字姿势、每个手指的键盘分工以及击键的方法都了如指掌,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键盘还感到十分陌生,尤其是不习惯按照正确的指法与打字姿势来完成输入练习。在这节课上,我便将学习任务进行了分层设置:学习键盘上的字母分配,了解每根手指所负责的字母输入任务;以正确的打字姿势练习输入指法;利用电脑上的打字游戏来训练自己的键盘操作能力。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起点来选择学习任务。为了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我还鼓励学生进行“一对多”帮扶行动,即对键盘十分熟悉的学生可以指导键盘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竞争学习,即完成前两个学习任务的学生,在利用打字游戏来锻炼自己的键盘操作能力时,可以与自己的同伴比赛,根据游戏得分来检测哪个学生的键盘操作水平更高。学生本身选择的学习任务与自身的认知水平相符,所以他们并没有感到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沉闷的、繁重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以积极的学习面貌高效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教法多样

教法多样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摒弃传统只依据灌输法来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以不同的教法来促进小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小学生的潜能,使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在有效、恰当的教法的促进下学好信息技术。

在“认识画图软件”这一课中,我是以“争当小小画家”这个比赛来激励小学生们学习画图软件的各个功能的。在课堂开始之初,我便公布了这个比赛任务,即小学生们要利用Windows XP系统中的画图软件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然后由全班同学以投票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品获选学生可以获得“小小画家”的荣誉称号。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好胜心,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也更有热情。在“做个小画家”这一单元的综合练习中,是对小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掌握的所有画图知识进行的检测,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每4个小学生被分在同一小组之内,组内成员有着各自的智能优势,比如有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画图的修改、控制鼠标来画图等技能,也有的小学生可以利用画图软件来绘制线条与色彩,还有的小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中的修饰与剪裁等技巧。之后,小组需要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由每个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在合作中让所有的组员掌握各个画图技巧,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制作小组画作,继而不断完善每个小学生的信息技能。

三、评价多元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多元智能理论承认小学生的差异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中要从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出发,观察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鼓励与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中获得学习自信,在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中变得更有干劲。

在评价小学生的时候,笔者会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以及他们的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以便保證评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就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很好,几乎每次都能迅速内化信息技术知识,但是在每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考试中,却无法发挥自身真正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这个学生在考试中会变得很紧张,手也不听使唤,所以在操作时很容易出错。在评价这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时,我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他放松心态,以平常心迎接各类考试,同时还会利用他平常的优秀表现来表扬他,希望他能够自信地学习。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印刻在脑海中的科学理论,每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应正视学情,认真分析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设计意图,结合小学生的智能特点来展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帅,朱冠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

[2]赵晓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信息技术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