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应用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7-12-26 13:18郭浩坚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电子书包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郭浩坚

摘 要:要想让课堂的结构更优化、教师观念更先进,就要想办法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方可促进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识结构,拓展其空间想象力,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提升。结合教学实践,对电子书包应用下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电子书包可以体现出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电子书包的几种教学策略,如问题导学、相互学习、多样评价等,旨在优化电子书包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如何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电子书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有着自己的优势,即个性化、可按需服务、不固定等,让人们越来越重视。

一、“电子书包”的定义

电子书包,英文:e-schoolbag,由字面上理解是把书本进行电子化,但和电子书是不一样的,主要是针对学习者所开展的一项教学辅助的系统平台,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作为载体终端,融入了多媒体交互的运用,如Flash、视频等,让学生通过终端就可实现在线的实时学习、做作业、自我考核等。教师也可以在线布置或是批改作业,对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帮助。家长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换句话说,电子书包由硬件角度出发,是一种便携式的学习终端。从教育教学系统功能的结构分析,是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二、电子书包的应用特点

1.移动性的个性化学习

电子书包是学生所有學习用品的一个融合体系,使课堂学习与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构建起互动、高效的数字化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个性化及片段化的学习。

2.立体化资源开拓的教学内容

电子书包集优质教学、优质海量教学资源于一体,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共享。它包含多样性的数学资源,有着阅读、批注功能,并且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如视频、动画等等,对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极为有利。同时,教师、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的一些其他功能,对学习资源进行动态创造来开展自主性的学习。

3.交互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之下,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学习的综合性以及交互性,而电子书包也存在着交互性特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被突出地彰显出来,教师可对学生学习开展有效的监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时生机交互,合作学习时生生互动,教师主导下师生交互,师、生、家长之间实现交互。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问题导学——在论坛互动中交流疑难

学习,总是从问题开始;问题,始终与学习伴行;问题,核心素养的源泉;教学,关键是核心问题的设计。问题导学的重点是导学,关键是问题,立足点是问题的解决。教师在与学生的问与答、问与思中把学生引向学习内容,引向问题的关键处、实质处,使问题可反映教学目的,承载着教学内容并且也可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生命生命》时,课前教师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预习,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在论坛中发表讨论,交流疑难。老师针对学生的意见重点引导:“你是怎样理解‘生命的?书本中作者又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生命的存在的?”学生通过电子书包中的3个事例很快就体会到生命确确实实存在,也是那样脆弱时,老师接着问:“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下对‘生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请在书上找出来。”这样,通过论坛中的讨论引领学生缜密地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沟通师生间及生生之间的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

2.外部表征——在微课资源中自主学习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西蒙认为: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点,可说明问题源自于头脑风暴中是如何展现出来的,一般分为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其中,外部表征简单来说是把相关信息和问题用其他方式,如实物模仿、信息截取等展现。

在教学四年级《蝙蝠和雷达》的问题解决中,我利用微课资源通过“动画”和“画图呈现”的外部表征方式创设“迁移问题”: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看到题目,学生也许一筹莫展,对题意懵然而不知。这时,我利用微课用“动画”和“画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迁移:先让学生看蝙蝠夜里飞行的原理,再将蝙蝠夜里飞行的原理图发到每个学生的电子书包,让学生在电子书包中自己思考、迁移,绘制出雷达的工作原理图,并让学生完成填空。

这样,借用外部表征,可以极为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信息以及问题,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关键词,并且可以减轻解决问题过程中记忆所存在的冗长,对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等都非常有利。

3.比较分析——在对比中提高分析能力

比较分析法简单来说是把一些相近、相似的概念通过联系、对比法进行分析,找到两者或多者间存在的区别、联系。此方法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帮助我们理清概念。

在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中,通过电子书包与多媒体的结合,呈现面对七八岁孩子写的诗,父、母的两种评价方法及创设两种评价带给我感受的情境加以对比后,学生理解更清晰,感悟到生活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七、八岁的时候写诗,父、母怎么评价?我什么感受?

童年时的诗母亲→精彩极了→得意洋洋父亲→糟糕透了→痛哭起来

从两次分层次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对比,在对比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使得问题层层深入,不断得以深化、提升。

4.互助互学——借电子书包建立协作共同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两者的和谐统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也是语文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电子书包培养学习共同体,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以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享、共进的目的。

(1)同伴互助为共同体学习护航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分组合作进行同伴互助、讨论交流、理解新知。课前可以通过论坛进行交流;课中通过操作共同学习。例如,在学习《自然之道》时,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的触屏功能为学生设计可操作性的动态课件,让小组成员在使用电子书包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违反自然规律把第一小海龟放入大海后,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作出补救措施的深刻体验,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自然之道”的含义,在小组中学生教会了学生。

(2)教师引领为共同体学习导航

教師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和学生一起发现规律并共同提出问题;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组内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以小组成员身份和组内成员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各个小组学习进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组间开展交流时,教师需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并且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5.多元评价——在反馈系统中关注学习过程

评价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比较重视对学习者开展总结性的评价,而忽略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变化、进步。但是,电子书包则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其反馈系统可以将学生的课前讨论、课堂检测、课后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实时的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课前,教师能运用实时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教学前的检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开展讨论,并且根据测评结果、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课中,教师可随时利用实时反馈系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调整课程进度。

(3)课后,教师利用实时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在终端里构建起档案,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记录,例如一些疑难的问题、单元的总结、易错题目等等。跟踪并且记录好学生的学习足迹,结果可保存在学生电子档案里,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依据。

电子书包作为智能学习的伙伴,为学习者创造了创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当前电子书包在我们国家处在使用的阶段,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无法一下就完成,其发展一定要经历和现有课堂教学媒体有关的共同发展的阶段。所以混合学习环境下,学生的问题探究学习可以从真实的情况出发,从多维度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关注学习中的体验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也会将电子书包与现有教学媒体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与新技术相结合,搭建有效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

[2]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电子书包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