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当今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017-12-23 02:20冯梦阳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立德人性中华民族

冯梦阳

“核心素养”是个人和社会发展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扬;是伴个人终生发展、随时代洪流俱进的精神成果;是非关结果、毋论成败的人生体悟;是一个人去除知识、技能后保留的思维能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同质异名的产物。

道非恒道,名非恒名。子曰一以贯之。“一”之为物,地得以宁,天得以清,人得以明明德于天下。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故曾子云,夫一贯者,忠恕而已矣。

古代先贤认为,欲穷真理须勤修五类学术专业。一者“声明”,包括声韵、语法乃至整个语言学;二者“因明”,指逻辑推理、论辩等学科;三者“医方明”,包含医药学,养生学,体育学;四者“工巧明”包含与当时社会生活有关的工艺技术;五者“内明”,开发智慧,理解人生、人性。以上五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虽然和当今课改理念“具体学科素养”并没有完全相应,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知识描述客观世界,文化代表人性主观。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性却不会有显著变化。内涵“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止能够作为现代文化事业之圭臬,其实和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粹相融相摄,形成古今文明互相包容的态势。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数次历经磨难,始终欣欣向荣。横看世界,“无为无不为”之境界比之于西方信仰的“无所不能”,少了一分急功近利;“无在无不在”比之于“無所不在”,则多了一分谦退有礼。其巍巍然,怡怡然,恰是中华民族传统知识分子和信仰追求者所共同认可的修养成就之形象。

回首西方文化和信仰伴随武力而来,打开天朝上邦的大门,涌入华夏领土,至今已逾百年。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给中国带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其急于求成的弊端终于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认知的全部领域——显露无遗。危急存亡,迫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接受新的挑战,承担新的历史使命。洋文化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有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智慧。

事实上,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在战火的洗礼下,早就发现并一直在试图解决传统知识分子物质创造力不足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应运而生。它把“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创造力”作为学生发展的首要培养目标正是在当今历史环境下的必然文化选择,因为物质文明发展仍然是我国乃至全球现阶段的文化发展重心。而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宗旨则显然贯彻着以儒家“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继承传统”,三者一如也。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德人性中华民族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学习”反人性吗
做人美德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季札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