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2017-12-21 00:27张振华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教学形式生物教学

张振华

摘要:现阶段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愈加剧烈,环境污染随处可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这些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人们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社会现任感,把环境保护当成自己的教育现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明白环境的重要性,利用课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从思想意识上树立学生们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功在当代,益在千秋。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生态教育;教学形式

当前,各种污染在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更多的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这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当前从党和国家的层面,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去做好这一利国利民的大事,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要心怀天下、心忧未来,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讲授生物学知识外,更应该渗透环保意识,以知识为载体,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实现双提高。更应该运用好课外优质生物教学资源,利用周围的环境,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界,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感悟,从而更加真切的形成自身环保意识,提高社会现任感。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意识

1、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合理开发,大自然的过度开采,很多地方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生态的整体平衡。对学生——未来的主人,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如向学生介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源的污染;酸雨会使土壤贫瘠,使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使草场严重退货,甚至沙漠化。要通过身边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损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让学生能够自发的形成环保意识,为了自己的家园、为了人类的未来,主动的去参与环境保护。

2、从国情出发,进行针对性生态保护教育。人类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与我们的财富,是人类的立命之本。中国自然资源各类丰富多样,分布广泛,但人口从多,平均到每一个人上却非常少,而且某些自然资源非常分管。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我国当前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率低;重开发,轻治理等情况,导致土地污染、森林毁坏、淡水紧缺等严重的自然资源匮乏问题。要让学生看到这些问题,关心资源的有效保护。

3、保护生态环境,从法治观念出发。保护环境,依法先行,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保护环境也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国家制定出了《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義务和责任,我们要把法律武器合法运用,做到人人懂法,用法手段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具体到教学当中,要适当的灌输相应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们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进行检举和控告。

4、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在生态意识教育当中,应该强调保护环境并不是就放弃经济发展,我们不但要金山银山,更应该保护绿水青山。惟有如此,才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会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生产当中自觉的摒弃旧有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初中生物教育当中的环保教育方式。

1、以教材为本源素材,发掘环保知识。生物教材当中有很多鲜活的教育实例,都是非常丰富的环保素材。教师应该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掘期中蕴含的环保意义,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如“生物和生物圈”一节,专门介绍了大自然当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要能够把身边的环境引入到课堂当中来,既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课堂知识内容,又能够深临其境、深刻感受到教材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和自然的关系,既授业,又传道,使学生在不自觉当中树立环保意识,从而达到“润物于无声”的教育目标。

2、延请专家,召开讲座,进行教育。学校邀请环保人士向师生做环境报告,明确地球不仅是每个人的家园,也是无数动、植物的家园,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同地球上的生物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在迅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严重的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植物物种大量绝迹、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雾霾围城,淡水资源稀缺,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未来威胁人类生存的将会是水资源的匮乏,利用这些铁一样的事实,向学生提出要求:必须要保卫环境,人类才能生存。

3、寓教于学,实验当中的环保意识培育。在生物教材的设置方面,课程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其实验性和思想性,教师要充分发掘出教材的思想意识,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教学内容和环保意识渗透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透过实验看到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环保思想。

4、展开户外活动,让学生们真切感受环保的迫切性。课外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读万卷书”之外的“行万里路”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带着课题走进大自然,参与实际环境的考查,比如实地考察被污染的河流,寻找污染源;实地勘测水土流失地区现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污染就在身边,就在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树立直观的环保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还可以,利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到森林资源贫乏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分析本地区树木分布情况、树种消亡的原因、以及这一生态系统之下其他生物物种的增减情况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就在身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把教育学生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使生态保护意识潜移默化进学生的心中。

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生态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少,环境问题已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教育要直面这一人类难题,生物教育工作中,要以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教育好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教学形式生物教学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试论科技价值观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生态教育之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