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乡土知识,优化历史与社会教学

2017-12-21 20:49章西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运用

章西

【摘 要】乡土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好素材。从认知规律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的,所以在課堂上,运用乡土知识进行教学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乡土知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乡土教育也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所以,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落实乡土知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乡土知识;教学运用;历史与社会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呼唤生活世界的回归,乡土知识的教育正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进入中学课程改革的视野。从课程目标上说,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为乡土实践与探究活动提供了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 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

配合家乡的经济发展,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中考中逐渐加大了乡土知识的分量。命题趋势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乡土知识开展教学,这不仅是符合考试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的需要。

一、目前乡土知识教育的现状

乡土教育是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而开展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近20多年来,学校乡土教育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育任务。虽然新课标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文本知识学习还是乡土教育的基本形式。学生由于活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任务是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

乡土知识,涵盖面和涉及面是十分广泛的,比如方言其实就是乡土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在外求学及每当到达外地,听到乡音,是那么的亲切,这是一种千百年来挥去不去的情结,一种自发的对家乡的热爱。家乡的一些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戏曲以及美术作品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加强乡土教育,会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利用乡土教育,可以唤醒人们的记忆,让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得以保存并延续。

二、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乡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在有关部门还没有编订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乡土教材的现实下,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能等、靠、要,而是积极地在现有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渗透乡土教育,同时积极利用乡土知识完善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经过本人几年来的实践,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运用乡土知识进行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新课程强调的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内容更加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学生所具有的乡土知识,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来源于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因而在教学中利用乡土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在七年级“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可以利用乡土知识进行教学的。

1.本人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家在哪里》一课时,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为参照物画一幅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介绍自己所在社区附近有哪些重要的街道、重要的建筑物以及主要的河道等等。让学生了解周边的重要街道和重要建筑物,使学生明确他家的相对位置。第一,让学生知道一个地点位置的相对性;第二,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识别能力。

2.在学习《综合探究一》时,可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一些乡土知识,如情境3“游张家界”可改为游我们北雁的著名景点:设计一条雁荡一日游的旅游路线。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动手设计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跟自己家乡有关的知识时,他们的感觉是亲切的,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习时进行联想。

3.在学习第三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一课,落实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后,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我们乐清的大致位置和范围,然后说明我们乐清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是东南丘陵和沿海小平原;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外,让学生突出感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特征,让学生知道我们家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季风不稳定等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和干旱等。

4.在学习《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中,我将课文当作阅读材料,因为太湖流域的城镇毕竟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乐清尽管以低山丘陵为主,但一些城镇带有明显的水乡特色。利用本地的图文资料,学生容易理解过去的水乡景观和目前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水乡城镇化,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5.在学习《耕海牧鱼》一课中,针对我们乐清市的实际,发展海洋渔业优势明显:乐清市的海域面积大,渔业重点镇很多。利用本班有一个同学来自该村的有利条件,按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拍摄修船厂、冷冻厂、海鲜食品加工厂、海水养殖场以及“休渔期”的通告等照片,还有老渔民的访谈录:过去和现在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其次,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公民素质的培养。乡土知识在公民修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知识,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

总之,乡土知识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助推剂。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教学运用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